“我们上午到秦王川民俗文化村,下午到西部恐龙园泡温泉,安排得非常充实。”甘肃省兰州市的赵先生和朋友们选择周末到兰州新区游玩,对兰州新区的变化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兰州新区在深化综合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各类休闲和度假设施建设愈发完善,逐渐成为兰州市民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从零开始建设基底
记者来访当天,如往常一样,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边建霞早早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作为一名“老”兰州新区工作者,边建霞见证了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新”人,她则经历了文化和旅游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地,光秃秃的土地有风吹过时就漫天尘沙。”兰州新区梅园田园综合体张经理拿着照片描述。
如今,密匝的树木覆盖了原本的荒地,林子里的散养鸡、羊等悠闲地寻找着吃食。依托农业人文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耕文化资源等,梅园为游客提供了幽静又富有野趣的空间。
梅园的从无到有,是兰州新区文化和旅游10年发展的缩影。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5个、西北第1个国家级新区,自此之后,兰州新区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文化和旅游业随之崛起。
文化和旅游成绩可观
“10年前,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10年间,我们高标准修建了新区图书馆,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事业发展,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兰州新区图书馆负责人鲁志东说。
如今,兰州新区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21个,设立“乡村记忆”博物馆1个,开放农家书屋共42个。同时,兰州新区每年举办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200余场次。
在旅游发展方面,近年来,兰州新区累计投入70亿元,先后建成西部恐龙园度假区、长城西部影视城、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特色旅游景区景点,构建起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汇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共有大型商业综合体40余家,文物遗址10处,旅行社9家,旅游汽车公司8家,出租车、公交车及旅游汽车1300余辆。
随着旅游基础配套体系的日臻完善,兰州新区的旅游业在聚人气、扩消费、促就业、保增长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兰州新区共接待游客6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同比均增长50%以上。
奋勇开拓打造新貌
“兰州新区在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边建霞说,“这里是从‘一张白纸’起步,因此很多项目我们更愿意去谋划、去探索。”
据介绍,兰州新区立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对未来产业发展做出新定位——将兰州新区打造为“甘肃之眼”。
“兰州新区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它的集散功能,兰州中川机场与公路、铁路等形成四通八达、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是很多游客进出甘肃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因此兰州新区很适合做甘肃旅游客流的集散地。”边建霞说。
这一规划理念在兰州新区中川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小镇中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的项目以中川机场千万级进出港旅客为主要服务群体,着力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中川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小镇总经理助理武立谦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目前,我们正整合电商APP资源,聚焦产业优势,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探索和开创集‘文、旅、商、娱’于一体,价值共享、相互促进、综合发展的新发展模式。”边建霞说。
未来,兰州新区还将抓住丝路信息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契机,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将文化、体育、农业、电商等与旅游深度融合,绘好兰州新区“旅游+”发展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