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高新区(滨江)召开了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其中,工业经济的数据很是亮眼,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持续位列全市第一。
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格局逐步形成以及海外疫情蔓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短时增量因素将逐步消退,长期增量因素逐步增加,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稳健、总体形势向好。
工业经济领跑全市
从总体看,1-9月,全区19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83.9亿元,增长7.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6.3亿元,增长12.3%,与8月持平,较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1.1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与增速从今年4月起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在拉动增长的贡献中,大企业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全区前3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32.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91%。海康系实现产值502.4亿元,增长6%;新华三系实现产值311.1亿元,增长52%;大华系实现产值184亿元,增长7%;赛诺菲实现产值116.3 亿元,增长9.4%;海康系、新华三系、大华系、赛诺菲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9.8%、18.5%、11%、6.9%,三大系及赛诺菲的总产值占全区的66.2%。
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回暖。苏泊尔、博世、正泰太阳能、聚光、银江等受疫情期间影响较大出现负增长的整机及系统集成企业增速都有呈逐月回升态势。从产值看,196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85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正增长,正增长企业较8月增加7家,保持增加态势。
数字经济高位运行
我区数字经济持续多年来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且占GDP的比重在75%以上。今年半年度,我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04.4亿元,增长13.1%,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占GDP比重的76.6%,预计三、四季度我区数字经济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细分产业看,我区数字经济继续保持结构优势,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内容、信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集成电路、机器人产业营收稳中有增, 是全市唯一一个数字经济八大产业均实现正增长的城区,除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信息软件营收规模位列全市第二,其余产业营收规模均列全市第一。
8月,海康系、网易系、阿里系、新华三系、大华系营收分别增长6.8%、18.49%、 32.3%、34.2%、1.3%。数字经济支撑性企业的稳定发展,将保障我区数字经济持续增长。
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时增量将逐渐消退。大立科技6月回落至178.4%;红相科技9月回落至201.4%。对于如何减少短期增量消退带来的影响,高新区(滨江)已经有了新的方向。
以海康为例,虽然人体测温产品带来的大幅增长已经结束,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人体测温产品将集成进安防产品(解决方案),成为常态化需求,海康已计划成立涵盖从红外芯片到终端产品的独立新公司。
与此同时,受国际环境和新基建发展的叠加影响,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一方面整机厂商对芯片的需求加大,另一方面整机厂商为了防止“芯片热”引发芯片涨价而纷纷加大备货量,士兰微、矽力杰、中科微8月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31.9%、16.3%、92.7%,同时,多家芯片企业表示越来越多整机企业开始进行国产芯片适配,进一步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芯片需求的增加也拉动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大和热磁从4月起增长扭负为正并一路提速,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4.9%; 长川科技今年以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纳晶科技平均增速达到了400%。
智能制造产业经过各级政府多年的政策支持以及示范项目带来的示范效应,一方面智能化产品(解决方案)日益成熟、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对智能改造的接受度增强,同时,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产业进入市场成熟期,明度智控、康奋威1-9月产值分别增长39.15%、47%;海康机器人1-9月实现产值3亿元,增长48.2%;华睿科技(大华机器人业务子公司)实现产值18亿元,增长49.4%。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目前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四季度或略有浮动,但预计能够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的年度目标,力争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