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社科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通过“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20年中国两岸四地291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宁波位居第13位,较去年的第19位上升了6个位次,超过了澳门;“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宁波位居第21位。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前10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第11位是杭州,宁波排在成都之后,位居第13位。
“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前10强依次是: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南京、青岛、武汉。杭州、宁波分别排名第17名、第21名。
这两项指数比较的维度包括营商环境竞争力、当地要素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环境韧性竞争力、社会包容竞争力等多个细分指标。在这些维度中,宁波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在“子榜单”中,宁波的营商硬环境、当地要素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分别排在全国第11位、第22位、第18位、第13位,这是宁波竞争力的“加分项”。
“我们从事制造的冲床,是工业领域的‘万金油’,需要与上游零配件厂商、下游工厂通力合作,而宁波恰能找到产业集聚的土壤。”提及选择宁波的原因,台资制造业企业——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何世灿不禁连连点赞,而相关部门“店小二”式的服务也令他印象深刻。
“在镇海,我们有什么困难,地方政府都会主动帮忙解决。比如,目前我们的厂房会用到喷漆,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而镇海区政府主动帮我们对接了10亩的工业用地作为喷漆厂房。今年疫情期间,政府部门为我们减免了6个月社保,带来一场及时雨。”何世灿说。
但科技创新竞争力和环境韧性竞争力方面,宁波分别排在全国的第36位、第29位。对于缺乏知名985高校的宁波来说,科技创新的短板是一件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宁波正在通过引进大院大所、实施“栽树工程”,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对接。
此外,在这些“子榜单”中,宁波的生活环境竞争力、社会包容竞争力也有较好的表现,分别位居全国第25位、27位。宁波的“宜居”让不少市民感同身受,比如全市平均通勤距离是6.6公里,在34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