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明光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的社会效益,今年明光市坚持以制度保进度、以活动促使用、以服务强宣传、以品牌显效益,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截至10月中旬,22个公共文化场馆(站)常态化免费开放;完成本年度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目标任务,投入资金27.8万元,采购文化设备159台(套),惠及17个乡镇街道的9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全部139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投入农村应急广播管护运行资金47.8万元,有效保障了2162台应急广播正常使用。
以制度保进度。所有文化惠民项目实行制度化管理,围绕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先后出台了《2020年明光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2020年明光市农家书屋工作实施方案》、《明光市2020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统筹推进落实,向上积极配合滁州市文化惠民工程“一月一调度”机制,向下在县、乡两级之间搭建配合密切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文化惠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阵地建设按时推进,功能设置服务基层,惠民活动注重实效。
以活动促使用。为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工程在增强百姓福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把文化场所用起来,把文化活动办起来,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市文旅局坚持“以活动促使用”,为各项中心工作“搭好台”“唱好戏”,共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活动85场次,助力农户复工复产暨脱贫攻坚农技专题讲座30场次,农家书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安全教育活动154场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题,开展红电影党课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电影党课专题教育放映活动210场次,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同各项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阵地在群众中的人气指数和满意度。
以服务强宣传。只有当人民群众在民生工程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后,民生工程宣传才会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文化惠民工程来说,市文旅局坚持无论是在线上和线下活动中都必须有文化志愿者的声音和身影。年初以来,通过优化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发放宣传单、制作公益广告等形式,在各类演出、线上直播和文化信息发布中,加大民生工程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在公共文化“六进”活动中,发放政策解读宣传单页3000余份,制作宣传横幅、宣传画册和公益广告200余套,集中宣传10余场;通过民生工程演出、电影放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33项重点民生工程;积极通过融媒体平台发布民生宣传信息164篇(条),其中国家级媒体7篇、省级媒体29篇(条)、市级媒体51篇(条)、县级媒体77篇,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
以品牌显效益。文化惠民演出是各级文化部门的“规定动作”,但要想增强文化惠民的社会效益,彰显本地群众的“文化自信”,还应该结合实际,创建地方文化活动品牌。为此,自复工复产以来,明光市文化中心各场馆以“结对子、种文化”和“三区”文化专项人才帮扶措施为抓手,通过品牌活动下沉基层,示范开展,带动镇村文化部门开展特色活动、发掘地方文化。目前,由市图书馆牵头的品牌活动“四点半阅读”已在全市各乡镇实现常态化开展,并衍生出多个乡镇(社区)自创的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如三界镇创立的“小桔灯”留守儿童“第二课堂”、明光街道吕郢社区创办的“彩虹驿站·青色文体服务”和明东街道新塘社区开辟的农家书屋“四点半小课堂”等地方优质品牌活动。这些品牌活动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留守儿童、退休职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通过调整、融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凸显文化惠民工程的社会效益,改善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