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我市设施农业“机器换人”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4-28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近年来,我市以“两聚一高”为目标,将“富民”和“创新”理念融入到农机化工作的全过程,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机器换人”步伐,促进设施农业的高效化、优质化和现代化,为农民的增收致富铺平了道路,有力夯实了海门乡村振兴的基础。

  审时度势 推进“机器换人”

  位列“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50强”第17位的我市,农业从来不占据GDP的核心位置。但在经济增长向创新和服务驱动转型之际,我市的农业并没有在这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掉队,反而走出了一条“机器换人”换血传统农业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市耕地面积79.96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0.46万亩,占比达38%,其中大棚面积10.51万亩。全市建有连片500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园区53个,其中千亩以上园区7个。在蓬勃发展的背后,设施农业曾经遭遇人工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不高的困境。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

  面对诸多的压力,我市高举创新发展大旗,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去年,我市被列为江苏省设施农业“机器换人”项目试点县。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立足服务设施农业,以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园区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坚持行政推动,强化项目带动,突出市场拉动,加强宣传发动,我市设施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步伐越走越快,农业产业化有了明显发展。

  明确方案 精心组织实施

  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政策的指引下、项目的带动下、市场的拉动下,高视野、有重点地予以突破。

  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把财政扶持资金向本地急需且未列入中央、省级补贴范围的设施农业机械倾斜,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与设施农业机械化协同发展,并且把发展设施农机化技术装备融入设施园区建设中去。

  在现代农机奖补资金中,我市专门列出了“对当年新引进解决我市果蔬生产的先进农机装备按总额给予30%奖励”的政策,鼓励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在巩固发展耕整地、植保、保鲜等环节机械化基础上,引进了大棚秸秆还田机、育秧点播机、蔬菜移栽机、大棚臭氧防治系统、蔬果清选包装流水线等设备。

  我市制定“机器换人”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地点及规模、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实施路线等。组织技术指导小组对具有一定基础的设施农业园区进行调查摸底,并邀请专家前来指导,确定了海门望旺家庭农场、海门春天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2个设施果蔬种植区作为项目实施区,分别建立设施蔬菜、设施水果2个核心示范点。

  重点突破 补足关键短板

  在“机器换人”过程中,我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明确设施果蔬关键环节技术路线,补足关键环节“短板”,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全程机械化。

  明确设施果蔬关键环节技术路线,选择结球生菜,制定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机具配置方案,重点集成应用大棚王及配套耕整机械、精准整地机、育秧流水线等机械,示范区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选择猕猴桃水果品种,制定初加工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机具配置方案,重点集成分级清选流水线、水果包装配送流水线,示范区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

  针对部分环节农艺技术路线与机具不配套的情况,我市组织农机、农艺人员与示范园区技术负责人开展专题调研,明确了结球生菜育秧流水线集成、耕整地与移栽环节配套、田间搬运环节配套3个“短板”,猕猴桃田间管理、分拣初加工环节2个“短板”。通过实地考察,引进国内先进的装备技术,优选了项目计划引进“补短板”装备,提升了项目实施的目的性、实效性。

上一条:装备制造业成海门第三个超千亿级产业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