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还能看见,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在台州骨伤医院,94岁的俞阿婆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左眼视力恢复到0.6,能重新看见蓝天白云,她紧紧握着主治医师汤磊的手,满是感激。
患者重获光明的喜事,几乎每天都在医院上演。从2017年开始,台州骨伤医院与温岭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人道光明行”项目。至今,已经帮助4500多位家庭困难的白内障患者。目前,第三期“人道光明行”救助项目已经启动,救助范围从温岭扩大至台州,还将胬肉患者纳入到救助对象中来。
捐资210万元,帮助家庭困难的眼疾患者
9月24日上午,“温岭市红十字会·台州骨伤医院 人道光明行”救助项目(第三期)签约仪式在台州骨伤医院举行。
此次签约,代表着第三期“人道光明行”救助项目正式运行。双方共捐资210万元,用于帮助台州市范围内的困难家庭和特殊人群的眼疾患者,使其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康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开展白内障复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盲意识。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第三期“人道光明行”项目救助对象为户籍在台州市范围内的,裸眼视力0.5以下,经术前检查符合手术适应症的60周岁以上困难白内障患者。持有残疾证、双眼白内障的贫困老年人优先。户籍在台州市范围内的翼状胬肉患者,凭相关困难证明可享受最高不超过2500元的救助标准。
符合上述手术条件患者,按照每例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救助标准,由医院在出院结算时直接核减患者自负部分医药费用;8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可以全额核减患者该项手术自负部分的全部医药费用。
“眼睛亮堂了,心里不慌了”
在医院眼科门诊、住院病房,墙上挂着一面面的锦旗。患者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早知道能治,我们应该早几年过来。”俞阿婆家住横峰街道高洋王村,患有白内障多年,左眼只剩下一点光感。因为看不清,俞阿婆连两个儿子都分不清,平时只能靠听声音来分辨。
俞阿婆的儿子说,由于老母亲长期看不见,生活无法自理,后来因为房子拆迁,一直住在敬老院。
“看不见的日子多难熬,每天生活在黑暗里。”俞阿婆说起失明的痛苦。如今能重见光明,她的心中被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填满,“以后能出去走走看看,上厕所、吃饭都不用人帮忙了,这样的日子才有滋有味。”
杨阿婆今年78岁,右眼患有白内障,因为家里经济原因,一直没有到医院看病。她听邻居说台州骨伤医院能治,费用大部分都减免,就赶紧来了。术后,杨阿婆的视力从0.02恢复到0.8,她开心不已,“眼睛亮堂了,心里不慌了。”
该项目负责人、眼科主任汤磊说,白内障手术没有太多禁忌症,但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家服药,待病情稳定下来,才能接受手术。
进村入户开展义诊,点亮老人的“视”界
“老人眼睛亮一点,生活质量就可以高一些。”汤磊介绍,老年人罹患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几率很大,因为年岁大了,易导致视神经萎缩。而有些老人居住在农村,经济和医疗条件都跟不上,他们的眼病就拖着不去医院治疗,给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
在接诊中,汤磊还碰到过不少复杂性白内障。相对的,手术难度也更大。“有的白内障患者,表层已经变为黑核,十分坚硬,超声波很难劈开,手术难度很大。”但是,面对患者的殷切期望,汤磊不会轻言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愿意尝试。”
“帮助患者恢复光明,给予患者继续生活的希望。”抱着这样的服务理念,汤磊和他的医疗团队,每个月都定期到各个镇(街道),进村入户开展义诊。“我们发现,农村有大量的白内障患者、胬肉患者,严重者已经失明。”在汤磊的建议下,“人道光明行”救助项目第三期将胬肉患者也纳入到救助对象中来,扩大了救助的范围。
“白内障患者一生只有一次治疗的机会,我们必须谨慎。”汤磊表示,白内障手术看似简单,实际技术含量较高,“从事白内障手术的医生,需要积累上千例手术的基础。”
“看着患者恢复视力,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汤磊提醒,前来就医的市民,要保证医保不要脱保。有基础疾病的,要规范用药确保病情稳定,这样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另外,还需要先到眼科门诊检查,排除眼部禁忌症。同时,要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困难证明等。
“人道光明行”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019年,医院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2017年,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银奖。2018年,还被授予“浙江省红十字功勋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