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相关情况后,市人社局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调研,整理出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启动“线上+线下”发布招工信息。同时,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场招聘活动计划,将省内外有合作协议的高职专业院校和劳务协作基地负责人“请进来”,与园区企业开展面对面对接。
全市抽调骨干队伍,新组建十支赴外招工引才工作组,带领园区企业分别前往江西、湖南、河南等十个劳务输出大省,“走出去”精准“抢才”。
“四川工作组对接自贡职业技术学校,与我市晶科能源公司就成立‘订单班’达成合作意向。”“江西工作组对接宜春就业局,经牵线宜春工业技工学校可安排约300人前往义乌企业实习”……为及时做好反馈和对接工作,各赴外招工引才组会在工作群里开展实时汇报。据了解,除了解决企业用工燃眉之急,各地工作组还借机与当地人社局对接,形成岗位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与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与职业院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为长期合作输送人才夯实基础。
派出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上门抢才”,这不是今年的第一次。年初疫情发生以来,义乌通过包大巴、包飞机、包专列等方式,在全国率先“抢”回员工13万名,间接带动30余万人返岗。3月底,义乌针对技术性工人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等问题,派出十个驻外工作小组,一个月内在全国近200所高校设立了引才联络站。“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双轮驱动,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为义乌发展积蓄人才动能。”市人社局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群伟说道。
近年来,义乌着力打造人才大市。今年6月份,义乌市人才发展集团揭牌成立,以“市场化机制”理念重构引才新格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招引的六条意见》《关于调整<义乌市人才购房补助实施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以更大力度、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集聚八方人才。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用好激励手段,创新留才举措,整合各类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两个样板”、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