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储备、分布及缺口现状如何,结构性问题在哪,该如何对症解决?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或许可从近日我市在集成电路人才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蓝皮书(2016—2017)》中找到答案。
“这是我市首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蓝皮书,更是全国首份地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调查报告。”昨天,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主任朱晋伟说,今年3月,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从全市2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中,选取63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多维度梳理分析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状况。
“摸清人才‘家底’,可为精准引才、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导航’。”市人社局相关人士坦言,我市首份蓝皮书的意义在于解决三大问题:摸清家底,引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到2020年需新增3万集成电路人才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家底”如何?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有200多家,涵盖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设备与材料等多个领域,还集聚了一批半导体设备工程、特殊气体等配套企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培育了大量的产业人才,形成了非常齐全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市拥有近5万名从业人员,人才分布各个环节。
“到2020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对新增人才的需求量在3万人左右。”蓝皮书分析数据显示,至“十三五”末,参与调查的63家企业需新增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均超900人,其中人数需求最多的是本科生,硕士次之,博士最少。此外,这些企业需要生产技能人才达8200多人,且是本科及以下学历的高技能人才。
硕博人才仅占3.3%,设计领域需补短板
蓝皮书对参与调查的63家企业员工的学历进行了分析,本科及以下员工占比最多,为2.1万多人,约占96.7%,硕士学历的员工有660人,占约3%,最少的是博士学历,共65人,仅占0.3%。其中,博士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封装测试两大领域,硕士在设计领域占比相对较高。
“高端人才的占比之低,出人意料。”市集成电路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透露,他看到这些数字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抽样到的设计企业偏少,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此次“样本”企业中有32家设计企业、33家制造、19家封装测试、10家支撑配套,设计企业数量仅次于制造,排在第二位,但设计企业的平均年产值仅为6.67亿元,排在第四,“说明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以制造、封测为主,设计领域表现不抢眼。”
人才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面镜子。黄安君直言,集成电路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集中在本科及以下,硕士和博士占比较低,反映出我市集成电路高端人才整体不足。而这恰恰是这一产业人才呈现结构性短缺问题的关键,提醒着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在“强链”中,应格外注重设计产业的优化提升。
岗位年薪超30万元不足两成,薪酬成引才瓶颈
蓝皮书对产业链人才薪酬的分析报告显示,集成电路研发人才薪酬主要集中在10万—20万元,其中制造领域5.3%、设计领域11%的研发人才年薪超过30万元;生产技能人才薪酬普遍为10万—15万元。
朱晋伟说,2/3参与调查的企业员工表示,在业内,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薪酬并不具备太大吸引力,薪酬已成为我市引进集成电路人才的一大瓶颈。蓝皮书就此给出建议,期望政府在参考和借鉴其他城市人才政策的前提下,制定更加具有吸引力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政策,实行“一人一议”,通过领军人才的引入引领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