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第9个完成立法的税种。由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我市扎实推进资源税法的实施,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绿色环保税收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人民为中心,变化之中看税法
与现行资源税制度相比,《资源税法》统一了税目,将目前所有的应税资源产品都在税法中一一列明,目前所列的税目有164个,涵盖了所有已经发现的矿种和盐。同时,调整了具体税率确定的权限,规范了减免税政策。
《资源税法》施行后,征管服务呈现三大变化:
简并了征收期限,有利于减轻办税负担。新税法规定由纳税人选择按月或按季申报缴纳,并将申报期限由10日内改为15日内,与其他税种保持一致,切实减轻办税负担。
规范了税目税率,有利于简化纳税申报。新税法以正列举的方式统一规范了税目,按照原矿和选矿分类确定了税率,为简化纳税申报提供了制度基础。
强化了部门协同,有利于维护纳税人权益。新税法明确规定,税务机关与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工作配合机制,良好的部门协作,有利于减少征纳争议,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在税法授权范围内,我省资源税适用税率、计征方式和减免政策与现行资源税制度相比的重大变化:确定资源税税目及适用税率,砂石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部分资源税税目实行从量计征。
《资源税法》还确定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免征或减征的项目: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事故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允许按其损失金额的50%减征资源税;纳税人开采伴生矿,伴生矿与主矿产品销售额分开核算的,伴生矿矿产品减征30%资源税;纳税人开采低品位矿,减征40%资源税;纳税人开采尾矿,减征50%资源税。
以服务为宗旨,部门协同聚合力
资源税的征收在促进节约、高效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生态意义远大于其财政意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将有利于调节地方经济,有利于当地恢复生态、改善民生,有利于地方政府给予谋求转型升级的行业和企业更多支持,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助力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我市目前共有正常缴纳资源税纳税人54户,涉及资源税中煤炭、石灰石和砂石3个税目,今年1-8月份,我市共征收入库资源税18507万元,同比减收17.8%。
目前,市税务部门正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及时准确为纳税人答疑解惑,以便做好纳税服务。持续做好外部政策宣传解读、纳税辅导和业务培训,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纳税服务优化到位。强化工作配合机制,加强资源税征收管理。
为确保《资源税法》的贯彻实施,我市财政部门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积极学习贯彻落实《资源税法》——财政部门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会同税务部门做好资源税减免政策宣传,反映纳税诉求,加强纳税辅导,提升纳服水平,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配合做好《资源税法》税收征管——联合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建立资源税征管协作、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资源税征收管理水平。
发挥资源税收资金效益——财政部门将继续管好用好资源税收,在沉陷区民生保障、生态修复、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以绿色为核心,守护共同的家园
淮南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14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现已发现矿种有煤炭、煤层气、高岭岩等12种,其中,已经探明的矿种6种,已经开发利用的9种。截至目前,我市境内持有效采矿许可证采矿权共12宗,均为国有大型煤炭矿山。其中淮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煤矿8宗,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煤矿3宗,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煤矿1宗。
作为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税法》增强了资源税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资源税法统一了税制要素,简化了纳税申报,规范了优惠政策,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有明显突破。
2020年1—8月份,资源税入库收入为1.85亿元。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于资源开采也带来了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出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采煤沉陷区用于生态修复、搬迁安置、民生保障、基础设施、接续产业等方面综合治理资金已超过100亿元。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协助财政、税务加强资源税征收管理。特别是协助税务机关对纳入减免情形的充填开采,伴生矿、尾矿、低品位矿等的认定,做好采矿企业相关信息交换,以及税务机关在管理过程中提出的资源税复核申请的办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税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