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芜湖 > 文字新闻
开发区走过25年:从“经济小区”到全市经济主战场
发布时间:2018-04-16  来源:芜湖日报  发布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25年前的4月,国务院批准芜湖经开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告了芜湖开发区的诞生,解决了芜湖开发区“有没有”的问题。

  25年后的今天,芜湖将开发区的创新与改革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不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从25年前,以“经济小区”示人,甚至不敢挂牌,到如今,主动做减法,提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创新与改革,将目前的15家开发区整合为10家左右,一县一区,到2022年,开发区经营收入突破一万亿元。

  一枝独秀到十五家齐放

  关心开发区历史的人,一般都了解经开区奠基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省委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战略决策,芜湖随之将建设开发区、搭建开放平台作为关键抓手。而彼时,适逢国家治理整顿。在这样的情况下,芜湖决定自办开发区。1990年9月的一天,开发区在风雨中动工了……一直到国务院批准经开区为国家级开发区,芜湖才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当时,国家级经开区不仅在芜湖,在安徽乃至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都属于一枝独秀。

  再往后,经开区伴随着美的、海螺、奇瑞等明星企业的发展壮大,已经从当初的0.5平方公里起步,发展到目前地区生产总值逾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的全市第一大经济战场。

  如今的经开区,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业园区,而是产城一体,住宅小区、商业广场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传统的区内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家用电器,目前正在走智能互联绿色之路,新近培育的光电信息显示、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果实初挂,光电信息显示产业规模已经超过新材料,轨道交通及装备未来5-10年时间将形成500亿元产值规模。

  与经开区相比,高新区属于后起之秀,目前正值风华正茂。高新区的裂变,起步于2010年。当年10月,国务院同意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高新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微电子及信息服务、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三大产业去年实现总产值431亿元。作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奇瑞新能源去年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占全国销量的8.52%。以华东光电、启迪新材料、西电芜湖研究院等企业为代表的微电子及信息服务业,起点高、站位高,代表着未来一段时间芜湖高端制造业的方向。

  两个国家级在壮大,其他各开发区同样发展迅猛。搬迁到新址的大桥开发区,谋划了新材料、综合物流以及清洁能源产业园,正着力打造“一区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跨江发展的主战场——江北集中区,已吸引近500亿元产业投资,12个实体产业项目业已投产运营,产城一体发展框架进一步明确;由三山绿色食品经济开发区升级而来的三山开发区,聚焦现代农机、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产业,以新兴铸管、格力电器、中联重机等为龙头的26家亿元以上企业产值超500亿元。

  无为开发区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开启了再次创业,以丰原药业、安高电气、三只松鼠等企业为代表的生命健康、电力电气及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格局初显;以工业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为代表产业的鸠江开发区,产业规模已超越700亿元;起步阶段定位于依托奇瑞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新芜开发区,如今早已鸟枪换炮,通用航空产业的成功培育,让新芜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综合实力已位居省级开发区前列;积极培育物流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及高端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南陵开发区、3D打印势头正兴的繁昌工业园区、电线电缆产业规模全国第二的高沟开发区、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孙村开发区、以汽车零部件和模具为特色的许镇开发区,均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形势变化孕育重大变革

  如果只看到开发区的发展成绩,而看不到25年来开发区宏观环境发生的变化,那么,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大背景下、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芜湖的开发区就会在新一轮的前行中走在后列。

  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开发区发展正面临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不断增强、人才和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发展形势和使命都在发生深刻变化。25年来,开发区的职能已从单一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功能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开发区的形态已从一般的产业园区向现代城区形态转变,建设模式、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都在孕育重大变革。

  但是,从芜湖来看,目前一些开发区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体量仍然偏小。比如,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约1300亿元,仅占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约50%;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东风本田、上海通用汽车等10个整车厂,芜湖与之相比产值、龙头企业、产业链等方面差距较大。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的经营(销售)收入950亿元,只相当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的7.99%。“差距就是潜力,差距有多大,潜力就有多大,改变这种现状,出路就是推进开发区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提升转型升级的能力。”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芜湖开发区总体数量依然较多,导致基础设施投入分散,管理体制上也还有待优化。反观苏浙沪发达城市的开发区,早已走过盲目增加数量阶段,通过授权管理、政区合一等多种途径,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工业开发区,呈现出“工业区—新城区—行政区”的发展走向。

  各家开发区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自我剖析说,他们的产业集群度依然不高,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偏少。芜湖新能源、微电子产业从事高精尖技术研发的企业较少,尚未形成集群效应,特别是高端人才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走改革与创新之路

  “开发区是全市经济主战场,要打造经济升级版、拓展发展空间、再有新跨越,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改革与创新。”市发改委负责人说。据介绍,推动开发区创新与改革,我市已经确定了相关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将按照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要求,原则上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培育3-4个主导产业,省级开发区重点培育2-3个主导产业。在优化发展理念方面,把形成开发区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目标,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促进开发区由单一工业制造园区向产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严格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用地。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把开发区建设融入城市化进程,努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置高效、产城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通过改革,全面改善开发区的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坚持开发区的事在开发区办,为区内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由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和县(区)政府负责整合区位相邻相近、产业关联同质、相对偏小的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支持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与三山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进行整合,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意见还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重点是通过政策激励,调动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

  不久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芜湖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把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25年后,开发区再出发。

上一条: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和鸠江区市场监管局举行工作协商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