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北端的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5号楼一间办公室内,白栋臣正忙着整理最新的机床材料。7年前,他作为代理商将德国高端机床品牌EXERON(艾克索)第一次引入了中国。7年后,销售形成规模,该品牌在中国的培训点也即将落在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内。
在这座浦东特色产业园内,已入驻了全球前十强机床企业中的7家企业,全球前20强机床企业中的12家企业,全球前100位机床企业中的41家企业。
投入使用的8幢大楼内,每一幢楼里都有一家全球机床百强企业,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150家企业在这座产业园内处理着全球的业务,这里俨然成为了高端智能设备的“联合国”。
越“精贵”的仪器越需要“精准”服务
为何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能汇聚那么多一流企业?
“因为这里提供了国际智能制造企业所需的一切服务。”白栋臣说。7年前他的公司只承担德国品牌机床销售业务。在落地期间,产业园的服务不断在增加,一条条创新政策举措更是击中企业“所需”,也让白栋臣的公司功能步步提升。
作为“工业母鸡”,机床仪器很“精贵”,动辄就要几百万元。但要做全球生意,免不了需要出区展示。在智能制造园内的“保税展示”功能,让区内企业的进口机床可以在上海自贸区进行长期展示,同时凭借银行保函还可在保税状态下出区展示。
在首届进博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智能制造园企业参展面积就达近1.1万平方米,占整个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的1/3,正是得益于“保税展示”,一大批精密高端智能制造设备顺利出区,赢得关注,为海外企业打开入华方便之门。该园区也成为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智能制造板块唯一“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
今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总经理郭永健说,在认定的几大浦东特色园区中,智能制造园是唯一一个定位在“服务”上的,“园区入驻技术标准高、产业定位高、国际化水平高,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下,这里要发挥国际国内产业链连接点的作用,为中国机床产业链链接全球提供上海服务。”
作为全球机床巨头驻扎密度最高的地方,智能制造园对标国际行业标准,首创了进口机床现场法定检验及采信第三方检测报告,直接改变了进口机床客户属地检验的传统方式,从售后检测变为售前检测;首创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公共式仓储分拨服务信息系统;与建设银行达成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平台智能制造企业和相关重点项目配置优质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精准服务下,国内外制造商、供应商、买家之间开展国际和国内贸易渠道扩展,以往的壁垒也在消除。
由“集聚制造业”向“孵化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内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巨大,早已是世界上第一消费国、第一进口国。外高桥智能园是国内进口机床的主要通道,据外高桥方面数据显示,全国近30%的进口机床来自平台的客户企业。
当智能制造园集聚了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龙头后,新一轮规划加速推进,正计划植入专业培训的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功能、新服务,集聚智造、革新制造,由“集聚制造业”向“孵化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3年,园区引进了上海瑞士中心,作为瑞士中小企业在华的唯一专业服务平台,既有200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乔治费歇尔集团(简称瑞士GF)加盟,同时也与产业园合力,拓展瑞士企业来华之路。
记者在产业园一期3幢二层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已完成了配套升级,这里将成为“瑞士中小企业加速器”的所在。上海瑞士中心运营经理金玉说,当第一家瑞士GF在外高桥落地后,这里的服务口碑就传到了瑞士业界,加速器将举办精准对焦瑞士企业的招商推介会,引入更尖端的制造技术。
针对国内高端机床人才匮乏,去年年底,上海市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外高桥分基地在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成立。郭永健介绍,园区二期5幢三层近5460平方米的空间还将设立德国企业创新技术服务中心,随着国际企业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集聚,园区将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
众木成林,产业定位明晰的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已成为了周边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样本,“转型孵化产业,也意味着未来园区规模、能级都会逐步提升,将为浦东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增量和亮点,也助力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协同发展。”郭永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