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蚌埠 > 文字新闻
蚌埠柔性超薄玻璃攻克五大难题 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0-09-08  来源:蚌埠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安徽蚌埠经济开发区

  近日,中国建材所属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柔性可折叠玻璃工业化生产在蚌埠启动,成功打造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实现了玻璃新材料领域又一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9月7日下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30微米可折叠柔性玻璃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柔性超薄玻璃(UTG)产品正在国内知名手机厂商进行全面的测试认证。

  近年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和折叠成为全球显示产业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目前已发布的折叠手机大多采用柔性CPI塑料作为表面保护材料,但这种材料表面硬度低、抗疲劳强度差,影响用户体验。而柔性超薄玻璃具备超薄、耐磨、强度高、可弯折、回弹性好等特性,是理想的柔性折叠盖板材料。

  柔性超薄玻璃虽好,但研发制造难度却很大。“目前全球都处于柔性超薄玻璃的研发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工艺和装备,我们使用的工艺和装备都要自主开发。”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蚌埠华益公司总经理张少波介绍,柔性超薄玻璃的生产存在料方研究难、原片生产难、加工难、品质要求高、工艺及装备开发难等五大主要难点。以加工难为例,柔性超薄玻璃只有30微米,是普通A4纸1/3的厚度,要求厚度公差小,但玻璃本身具有脆性,无法使用常规的切割手段和加工手段进行加工,凯盛科技集团最终通过自主开发特殊的加工设备加工出柔性超薄玻璃。在品质上,柔性超薄玻璃要求表面微观粗糙度在纳米级以下,任何微缺陷都会导致废品,因此凯盛科技集团又特别研制了一套品质控制和检测系统。

  坚持自主创新,永攀科技高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的挂帅指导下,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自2019年起就紧跟电子信息产业柔性和可折叠发展趋势,利用自身在超薄玻璃的科研攻关和产业化能力,整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光电材料、凯盛科技股份等企业的技术优势,组建柔性玻璃联合实验室,成立协同攻关团队,针对柔性超薄玻璃技术指标要求,制订了可行的工艺路线和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

  “这一年多来,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我们攻关团队在实验室进行封闭式研发,不少研发人员整整三个月没出过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冲介绍。经过大家的艰辛努力、持续攻关,今年8月,中国建材所属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自主开发出30-70微米厚度的主流规格超薄柔性玻璃。该产品能够实现连续20万次弯折不破损,且弯折半径小于1.5毫米,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处于中国第一、国际领先的水平,标志着凯盛科技集团已经掌握了“高强玻璃料方——原片生产——高精密加工”的柔性超薄玻璃全链条创新技术,并具备了自主产业化的实施能力,这对保障中国信息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蚌埠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关心与支持。”张冲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研发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科研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特别是我市出台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涉及支持“三重一创”建设、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制造强市建设、支持技工大市建设、支持人才高地建设等五大方面内容,共计50条政策,这些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柔性显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挖掘和拓展。”张冲说,面对柔性显示市场的发展,凯盛科技将围绕柔性超薄玻璃技术进步,不断研发,紧跟市场、引领市场,加大投入,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中国的柔性玻璃、可折叠玻璃、显示玻璃之都。

上一条:省人大代表丽水中心组来松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