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马剑,就一定要去位于马剑集镇的马剑美食小站,在这里,豆浆、豆腐、香干、油豆腐、豆腐包是主打产品,发糕、灰汤粽、马剑馒头、手工面是明星“伴手礼”,当然,也能吃到馄饨、金团、炸麻糍、青白米稞等诸暨情怀美食。
把马剑美食汇集起来,形成区域品牌的人叫戴剑,是马剑社区人,也是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剑豆腐包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
戴剑的祖辈以经营豆制品为生,创立了百年品牌“合盛坊”。小时候,他总会在一旁看爷爷和父亲做豆腐包,打打下手。祖辈制作的豆腐包和现在不同,形状特别大,没肉的叫豆腐包干,在上世纪80年代卖5分钱一个,夹肉的需要特别订制,2角钱一个。1996年,戴剑退伍后进入建筑行业工作,闲暇时会帮着父亲在小菜场卖卖豆腐包,那时的夹肉豆腐包卖8角钱一个。
2005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推广销售豆腐包,在镇工商所干部的引导下,戴剑改变了作坊式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合盛坊”向规范化运作发展,到2010年,“合盛坊”的豆制品年销售额达50万元,那一年他赚了20万元。
有了品牌和口碑,越来越多的饭店想要和戴剑合作。让豆腐包走出马剑的路子上,戴剑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运输。于是,戴剑开始琢磨改良豆腐包,“豆腐包的制作工艺很复杂,从挑选质料开始,要经浸、磨、滤、煮、养、裹、榨等10多道工序。最初的豆腐包用筷子夹重了会碎,运输不当也会破,我们对制作时的温度和时间作了一些调试,才有了现在豆腐包的既嫩又韧。”戴剑说,去年卖到3元一个豆腐包,营业额达到了220万元。
戴剑的野心,不仅仅停留在豆腐包上,他更想把更多的马剑传统美食推广出去。去年5月1日,马剑美食小站开业,他将自家的招牌产品和手工面、马剑馒头、发糕等优秀的特产美食集合在一起。“目前还在调试产品,为以后打基础。我的目标是形成马剑美食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把‘马剑美食小站’开到杭州上海去。”戴剑笑着说,还要在店铺招牌上写一句口号:来自西施故里的美食。对于一些已经非常成功的传统美食,他会以收购的形式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
借着各类展销和直播推广机会,豆腐包已在省内外拥有一大批固定客源。马剑豆腐包制作技艺从2016年被列入诸暨市级非遗项目,到今年列入绍兴市级非遗项目,戴剑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性,所以无论订单再多,他都会一直不忘初心,秉承诚信务实的创业精神,坚持用传统技艺来制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