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旅游业 > 文字新闻
“文旅+科技”助力内蒙古数字文旅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31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三维的吐尔基山辽墓彩棺,数字的远古世界和移动博物院,全息的大辽契丹、天骄蒙古影像……文旅人运用科技手段,把历史还原成可以触摸、可以走进的互动场景。近日,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的“2020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中,文旅科技成为一个新亮点。

  “这些展品不但可以观看,还可以互动,还能演示古老工艺和构造。看到远古的海洋、几万年前的猛犸象等远古巨兽,仿佛置身于远古、走进了历史。”看着全息的辽鎏金花银壶、辽鎏金双狮银盒,三维的蒙古族头饰工艺视频、吐尔基山辽墓彩棺,游客徐先生兴奋地说。

  在内蒙古博物院,随着科技手段的广泛使用,游客可以从线上走进博物院,了解内蒙古的文化和历史。远古的世界、数字文物、梦幻契丹、天骄蒙古、大辽契丹等在线游览项目,成为游客通过互联网探访内蒙古的窗口。

  近年来,把数字画面与导游讲解生动地结合起来,成为内蒙古文旅移动展览服务城乡游客,送“展”下乡的重要举措。2013年以来,流动数字博物馆以一辆箱式卡车为载体,展开后形成面积为40平方米的车内展厅,车外通过巨型户外LED屏幕进行高清演示,形成车内车外两个展示区。流动数字博物馆运行已来,足迹已经遍及自治区众多的边防哨所、乡村嘎查、居民社区、中小学校、工矿企业等基层单位,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

  遗迹、化石、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讲解员,也是过往的见证者。据内蒙古博物院信息中心研究馆员介绍,鱼龙最早约出现于约2.5亿年前,在侏罗纪时期广泛分布;在白垩纪时期消失。运用数字技术,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博物院虚拟复原鱼龙和它的生存环境,再现了鱼龙化石的骨骼形态,包括与之并存的菊石、海百合、蛇颈龙等古生物。

  据了解,内蒙古博物院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先后完成了1600余件套珍贵文物3D数据采集和建模的工作。这些文物以数字方式最大限度地留存了文物本体的真实信息,对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以及文创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作用。

上一条:国家电网持续“退房” 拟转让金沙阳光全部股权及债权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