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宿州 > 文字新闻
宿州市在主动融入淮海经济区中加速融入长三角
发布时间:2020-06-23  来源:宿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市在落实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基于地缘实际和宿州、徐州两地经济体量和发展层级的差异,在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上,坚持徐州龙头带动战略,以打造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样板区和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加速与徐州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和中心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突破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率先融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从而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赢得了先机。

  一、坚持交通先行,推动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与徐州、宿迁、淮安等淮海经济区重点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畅通血脉、提供动力,是宿州融入淮海经济区的重中之重。

  强力破除区域交通壁垒。为推进融合发展,提高通行效率,宿州在淮海经济区10市中率先取消市域内全部省际收费站。针对建设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卡脖子路、断头路”等堵点与难点,在公路建设方面,先后打通徐明高速、泗许高速、德上高速等连接4省6市的省际断头路,加快建设G206、G104、G310、S302等14个国省干线一级公路项目,进一步完善高速路网,全面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在铁路建设方面,推动符夹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线提前通车,加快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合肥—新沂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宿州站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步伐;在水运及航道建设方面,以新汴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项目为重点,投资30亿元,通过衔接联通洪泽湖、淮河等周边航道,实现宿州水运通江达海。

  加速扩容区域交通网络。大力推进高速公路网加密扩容,徐州—淮北—阜阳高速公路计划近期开工,徐州—宿州—固镇—蚌埠高速公路宿州段、连霍高速安徽段扩建工程加快前期工作,连云港—宿迁—宿州—阜阳—淮滨高速公路项目积极争取列入省级规划,构建宿州市“四纵三横一联”高速公路新格局。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布局,高标准打造市至县、县与县以及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之间互联互通一级公路骨架网,促进市域内干线公路有效衔接。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0公里,居安徽省第6位、皖北第1位;国省干线一级公路总里程突破500公里,居安徽省第2位、皖北第1位。

  有效激活交通联通红利。2019年11月28日,随着宿州、徐州两市间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两地时空距离缩短到50分钟,这标志着宿州市已经进入到徐州市的“一小时都市圈”“一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生活圈”。以这条总投资25亿元,命名为符离大道的快速通道为重点,宿州不断激发联通红利,大力推动宿州、徐州两地同城发展、跨省发展。2019年11月30日,符离大道K902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这是宿州至徐州两市间首条城际直达公交,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与其他地市间首条省际直达公交,日旅客运送量达1500余人次。2020年1月20日,G206国道宿州至徐州第二条省际直达公交902路正式通车。在此之前,2019年3月8日,徐州至萧县省际公交班线901路开通;2016年徐州客运南站至萧县皇藏峪景区公交旅游专线开通。宿州(萧县)和徐州这些省际间公交直达班线开通后,两地公路客运票价降低50%,单向出行时间减少30分钟。目前,宿州正在加快推动实施徐州地铁1号线西延至萧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推动两市间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建设,拆除省际路障,完善道路设施,宿徐两地正在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和无缝对接。高效、便捷的交通使得两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成本显着降低,这为区域间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筑牢了根基。

  二、坚持民生为本,实现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策协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出更多的一体化发展成果,共享医疗、文化、旅游等民生资源,这是宿州融入淮海经济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徐州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拥有三级医院19家,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4个,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在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水平,长期以来,宿州对徐州的医疗资源需求很大。宿州聚焦群众需求,以技术帮扶及合作为突破口,力推市、县两级医疗机构与徐州精准对接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形式多样的医疗联合体;通过学科共建、专家坐诊、教学讲座等方式,促进徐州优质医疗资源向宿州流动,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享受同质化、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强化医疗保险保障机制方面,宿州主动出击,以徐州为重点,以提高群众便利度为着力点,大幅降低住院起付门槛,不断增加徐州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已与14家徐州医疗机构签订医保定点协议,其中12家实现了即时结报,2019年在徐异地结算40032人次,补偿金额2.69亿元。同时,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备案及转诊服务流程,开通网络备案、电话备案,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做到异地就医备案管理只进“一扇门”。

  共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联动发展。宿州、徐州两地既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的人文遗迹,具备极佳的文旅融合联动发展潜力。多年来,在推进文化交流方面,宿州在办好皇藏峪汉文化旅游节的同时,积极协助徐州举办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挖掘和展示汉文化元素内涵,不断拓展两地合作项目,共同打造汉文化品牌,产生了较强的带动效应。2019年4月15日,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成立后,宿州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宿徐两地旅游合作,不断打磨精品路线,开通“宿徐一日游”旅游直通车,推动成立徐州萧县汉文化联盟,实现了加盟景区间客源共享和门票互惠,并以此为基础,把宿州旅游目的地概念面向淮海经济区宣传推广。2019年,宿州新增徐州等地游客约9万余人。

  加快构建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宿州在坚持徐州龙头带动战略,率先融入淮海经济区的过程中,把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抓深做实。与徐州先后落实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合作机制,实现公积金缴存互认、贷款互贷和警务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协作,全面推开长三角“一网通办”,两地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目前,宿州与徐州已初步构建政策措施共商、平台载体共建、风险隐患共防、突出问题共治、政法资源共享的区域一体化大联动大治理格局。

  三、坚持产业互补,合作共建园区。不断强化宿州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和产业配套,协作搭建产业对接合作载体平台,加快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共同做大区域产业集群,是宿州融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宿州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徐州、宿迁、连云港、济宁等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积极配合徐工集团、恒瑞医药、兖矿集团、洋河集团等区域重点企业,推动共同成立淮海经济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煤电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联盟,不断优化自身产业布局,规避同质竞争,推进产业相促相融、协同协作,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19年6月28日,埇桥区委、区政府在徐州市举办了“徐州·埇桥产业合作交流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宿州经开区、萧县、灵璧县也先后在徐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推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承接符合我市产业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转移项目。2019年,全市新增淮海经济区城市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76.5亿元。作为农业大市,宿州还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主产区的综合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淮海经济区一体化的实际行动,深化宿徐两地产业合作,把宿州建设成徐州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目前,“宿州籍”多种农副产品已占领徐州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宿州已逐步成为徐州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和“果园子”。

  强力推动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建设。2018年底,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期间,宿州市委正式向徐州市委发送《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建议宿州市与徐州市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的函》,提出依托宿州高新区埇桥园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当好徐州发展腹地和产业配角,合作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2019年以来,两市有关部门和园区先后开展多轮对接,共同商定合作共建园区框架协议内容。2019年11月30日,宿徐两市政府共同举办宿州·徐州合作签约仪式,正式签订《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打造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样板区、跨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目前,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已投产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45个,在建徐州转移项目21个,近期签约项目12个。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共建工作的迅速推进,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将其列入202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予以重点扶持。

  大力支持县域间园区合作共建。2013年底,萧县与徐州市泉山区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共建萧县泉山工业园,积极承接徐州机械电子等“退城进园”产业转移项目,并深化与坐落在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招揽高校优秀人才。2019年底,萧县与徐州市泉山区政府再次签订《深入合作共建萧县泉山产业园框架协议》,探索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和运营模式,推动巩固和深化合作共建成果。目前,萧县泉山工业园建成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四板上市挂牌企业2家,2019年实现年产值22亿元。在宿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灵璧县依托北部乡镇紧邻徐州观音机场这一交通优势,正在谋划合作共建产业物流园区,对接徐州空港新城和淮海国际陆港,全力打造省际产业合作新园区。

  四、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宿州近年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并从实际出发,把解决宿徐两地人民共同关切的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作为融入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方向。

  全面开展地质环境整治修复。宿州北部毗邻徐州部分县区山石资源丰富,过去因偷采盗采问题突出,加之矿山开采防尘措施不到位,导致地形地貌破坏严重,粉尘污染十分突出,是宿徐两市较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宿州借鉴徐州“矿地融合”“矿山治理+”等矿山治理模式,全面开展非煤矿山整治修复,先后关闭取缔非煤矿山500余家,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保留的11家企业严格落实绿色矿山标准,实行无尘化生产;并在安徽省率先出台采石场修复条例,制订《宿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全力推进关停非煤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作,切实走出一条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相协同的绿色矿山发展道路。

  协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宿州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落实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联防联保工作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先后投资5000万元实施精准治污,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对宿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在全市构建大气污染源网格化立体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为压实目标责任,构建了“市、区、街道办(乡镇、行管会)、社区(行政村)”四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这两大体系建设,实现了环境监管工作的 “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同时,进一步深化行业整治,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各类污染防治项目有序实施,持续开展砖瓦窑企业环保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整治,目前对已排查出的318家“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宿州蓝天保卫战三年攻坚行动取得显着成果。2019年,宿州PM2.5平均浓度降幅在安徽省名列第一,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大气改善幅度位列第一,为淮海经济区的大气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创新发展。山岳是发展休闲旅游尤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宿州、徐州两地山脉相接,其间蕴藏着众多知名的人文资源。宿州依托这些旅游资源和淮海经济区6500多万人口的广阔市场,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旅游中心为愿景,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串联起来,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倾力打造生态文化走廊,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其中,全长46.8公里,连接五大旅游景区、12个景点的符离大道是这条生态文化走廊的核心工程。目前,宿州正按照规划,在符离大道沿线两侧各节点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标志性生态景点,加快形成文旅产业集群,构筑良好的生态空间,为淮海经济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休闲和观光产品。

  五、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对接衔接。宿州始终重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共建要求,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会同区域城市共同创造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发展环境,作为融入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决策机制。2018年以来,每年均组织高规格的党政代表团,由市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参加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先后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淮海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对接暨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淮海经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环保联动合作协议》《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为加强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高层交流,2019年,宿州与徐州实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带团互访,协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事宜。2019年11月30日,与徐州共同举行符离大道通车、徐宿城际公交开通暨宿州·徐州合作签约仪式,两市政府共同签订《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并围绕这一框架协议,建立健全战略谋划、高层推进、产业合作、民间互动等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按照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宿州积极参与组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赴徐州集中办公,建立完善协同发展办公室工作机制,2019年4月由淮海经济区10市共同组建的协同发展办公室已启动运行。2019年以来,宿州市四大班子和相关市直单位多次参加淮海经济区有关专题会议和发展论坛,先后与淮海经济区重点城市共同签订了地方立法、政协合作、产业、交通、环保、公积金、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或备忘录,推动建立有关专题工作组,加强协同发展专项对接合作。

  强化落实区域合作推进机制。按照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部署,宿州加强对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工作研究,全力争取省级层面支持,成功推动“徐州—宿州—淮北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打造高能级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两项工作正式列入《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同时,将“融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分别列入宿州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并及时将相关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园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确保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在宿州落地见效。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全新动能,也为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宿州在坚持徐州龙头带动战略,加速融入淮海经济区的进程中,必将为打造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宿州贡献。

上一条:张亚莉主任走访调研企业和项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