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浙江日报》在第六版以跨版形式,刊登题为《向前向“黔”,绿水青山间走出致富路——追寻浙江24年接续帮扶贵州的足迹》文章,深度介绍我省24年接续帮扶贵州的故事。文章三次点名镇海,原因何在?
答案写在普安县红星村的长毛兔养殖小区。近期,今年3月出生的兔仔迎来首次剪毛,来自我区的挂职干部王利明再次来到贫困户肖广田的兔舍了解情况。“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这句普安顺口溜,肖广田感受最深。通过养殖长毛兔,他从之前借不到酱油钱,到如今年收入六七万元,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2006年,浙江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开始提倡“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也在那一年,我区挂职干部徐天红牵线搭桥,把251只浙系长毛兔引入普安。14年过去了,“浙江兔”成了当地“脱贫兔”。目前,全县长毛兔存栏量达17.68万只,覆盖带动贫困户2005户7452人。
答案写在普安县屯上村村民对未来的期盼中。2018年,普安县获赠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今年茶园迎来首采。从“白叶一号”在普安落地生根那刻起,镇海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进行帮扶。去年,镇海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设施提升,50万元用于茶园绿色防控,覆盖带动贫困户5217人,平均户增收1000元。2020年,镇海还将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开展茶园管护及生产设备购置,解决贫困劳动力862户2577人就近就业。如今,由镇海区引导投产的浙茶集团还提供全产业链帮扶,村民们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更大盼头。
答案写在普安县学生的成绩单上。多年来,镇海作为教育强区,在尽心帮扶普安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黔西南州教育事业发展,从师资援助、资源援助、教学指导、学生指导和线下指导五大方面开展对黔西南州优质高中学科对口支援。
而这些仅是镇海帮扶普安的一个个缩影。“下步,我们将积极落实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5月14日在普安考察期间的指示精神,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政策要求,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消费扶贫等重点领域,始终保持攻坚状态,咬定目标、勠力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我区扶贫协作任务。”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