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墙面上又多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称号——全国“残疾人之家”,这个喜讯似乎是即将到来的“助残日”礼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助残日”期间,我市将推出一系列助残活动,惠及残疾人工作、生活、康复等方面,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我市首家全国“残疾人之家”揭牌
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获评全国“残疾人之家”。5月13日,副市长张升、市残联党组书记林锐为其揭牌,这也意味着我市有了第一家全国“残疾人之家”。
在托养中心的荣誉墙上,挂着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十二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台州市文明单位等各项荣誉牌匾,每一份荣誉都印证着托养中心的成长与发展。
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有十年。期间,托养中心立足长效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造了多个全省甚至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家投入使用的县(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省内唯一一家公办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采用“一个中心两个模式”的托养机构。托养中心分为两期:一期“公建公营”,采用自主管理、购买服务、引入合作“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二期则在一期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尝试社会化市场化运行,通过招标方式引入联合体机构进行管理,形成“公建民营”的新局面,既减轻财政压力,又兼顾经济性、公益性。二期自2018年年底投入运营以来,目前入托人数达到139人,在省内同类型托养机构中名列第一。
托养中心打造的残疾人“公益性服务”新模式多次在全国残联系统作经验介绍。2015年以来,托养中心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残联系统参观调研50余批次,成为国内县(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标杆。
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发展过程也映射出我市近年来残疾人托养事业的发展历程。除了托养中心以外,我市建成以日间照料为主的残疾人之家16家,其中五星级的有2家,有效服务精神、智力和其他重度残疾人697人。
“通过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残疾人之家’的常态化运营,我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精神、智力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的生计和家庭负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创新运营机制,全面提升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残疾人之家’的规范化水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助残模式,助力复工复产
今年“助残日”前后,我市还将开展一系列助残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市残联创新了助残模式,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商户宣传,打开销路,助力复工复产。参与这次直播的有残疾人园艺师、手工艺者、鞋商、按摩师等。“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果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直播‘带货’将成为常态化的助残模式。”这位负责人说。
针对残疾人的日常需求,我市还发放了助残物资。截至5月13日,市残联已经为1092人发放了生活物资、家电、辅助器具等各类助残物资,涉及金额105.51万元。其中,发放大米、油等生活物资220份,金额22.33万元;发放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340台,金额37.28万元;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32件,金额45.9万元,其中各类轮椅183辆、各类拐杖49副、助听器300只。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助残物资是在前期摸底调查基础上采购的,充分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发放既能达到助残帮扶的效果,又能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