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里,一辆辆崭新的国产特斯拉汽车驶下生产线;距此30多公里,跨过东海大桥,全球万吨级船舶靠泊洋山港码头,数不清的集装箱被运往全国;而在滴水湖畔,塔吊林立,工人们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港城广场”的工地上忙碌……
浦东三十而立,位于浦东最东南的临港,还是一位翩翩少年。18年前,建设者如千军万马开赴海边,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滴水湖先后开工建设。彼时,港城广场所在地,还是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芦苇的茫茫滩涂。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临港的后缀词,从新城、地区,成为“新片区”。如果说上海将建设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旗帜和重要标杆,那么,临港新片区无疑是最强劲的引擎之一,而这一引擎,正轰鸣阵阵,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往前冲。
“决战与冲刺”的豪情
最近一次的临港新片区季度工作会议,要求促进产业投资、狠抓项目落地、抓紧政策落地和制度创新,努力在全市发展格局中发挥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
改革开放已迈过40年,而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无疑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样本。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浦东。时隔近30年,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这片海边热土被赋予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使命,这是中央改革事权的大幅下放,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生动实践。
人们聚焦这座海边新城,不仅仅是这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这里将如何彰显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如何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自揭牌以来,“临港速度”成为外界对这片热土的印象。特斯拉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投产、交付的“不可能”。“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斯拉样本,将成为新片区审批服务的新常态。”新片区有关项目负责人说。
今年一季度,新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产业投资拉动明显,预计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318%,签约项目框架协议总投资额达1193亿元。
“离上海很远”的改变
昨天早上8点多,在S2沪芦高速公路康桥收费口,车流如长龙,缓缓往南行驶。这是一条从市区通往临港方向最主要的高速公路,5月6日起,客车通行实行全免费。家住浦东北蔡,每天开车前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班的小乔说,“这几年,车越来越多了。”
往海边方向的车流,一度寥寥无几。“龙港快线永远是要等的,小菜场永远是要找的。”对于第一批落户临港或去临港上班的人来说,交通不便、生活配套不够,是他们最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很少人愿意去海边工作或生活的原因。
从滩涂上“长”起来的临港,由于没有“老城”的依托,难以集聚人气,一度被人诟病“空城”,大多数人对临港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远”。
2020年4月,临港新片区发布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内联外通+便捷高效+智慧生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轨道、铁路、快速公路同步推进。未来几年,从临港出发至浦东国际机场、龙阳路地铁站、虹桥机场和临近省份,用时有望控制在15、30、60、100分钟左右。
其实,这几年,临港一直在努力“拉”近与外界的距离。16号线开通了,两港大道快速化了,主城区内的公路网也逐渐铺开。而滴水湖畔也有了咖啡吧、连锁快餐店、大型超市、星级酒店、书店等,一座现代化海边新城的肌理正变得充盈起来。
新片区管委会的车库不再空空荡荡,环滴水湖的马路上,常常停满了私家车。临港很“远”很“冷”的概念,正在被打破。
“万亿目标”的实施路径
5月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等共同发布全面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此前,新片区推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随后又发布智慧城市实施纲要(草案)及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计划。而在新片区“住宅与商业地块线上推介会”上,共推出8处住宅地块,预计每年将建设约300万平方米的住宅。
密集地出台措施或计划,因为新片区“等不起”。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新片区2025年GDP将完成3500亿元,2035年将达到1万亿元,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制度突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人口集聚等,一条条实施路径,均需要实打实地落实和推进,必须要有“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
未来,临港新片区将着力打造五大功能,即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功能、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枢纽功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跳板功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通道功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试验田功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我们对标的是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制定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差异化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从黄浦江走向长江、走向海洋,这片年轻的土地,无疑将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拓展战略空间的承载地,成为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