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0年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9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疫情如何影响农产品出口?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此类突发公共疫情对农产品出口涉及的生产、加工、物流、目标市场等各主要环节均造成影响。在生产加工环节,疫情防控可能会使化肥、农药、种苗、饲料等农资难以及时分销至农户和生产企业手中,从而对出口产品的原料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出于疫情防控采取的人员流动限制等措施也使生产加工企业面临人手不足、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困难。在物流环节,为控制疫情采取的交通管控一定程度上导致物流不畅、运输时间和成本增加,出口原材料和产品流转均受到限制。在目标市场环节,疫情可能导致目标市场采取全面或有限的进口限制措施,或消费者因恐慌情绪拒绝购买疫情发生地的产品,从而形成隐性进口壁垒,进而导致进口市场需求转移,贸易便利程度下降。
3月初为全面跟踪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面向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3月初,生产加工环节,39.7%受访企业的工人返岗率在30%以下,41.9%受访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30%以下;物流环节,69.9%受访企业认为物流成本显著上升,63.0%受访企业认为物流受阻是当前主要困难;进口市场环节,72.8%受访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已签订单被取消的情况,14.1%受访企业已签订单被取消率达50%以上。
农产品出口企业会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疫情来袭,农产品出口企业会遇到诸多困难。在问卷调查中,68.5%受访企业面临成本上升,63.0%受访企业遭遇物流受阻,52.4%受访企业感到融资困难,48.3%受访企业缺少工人,31.7%受访企业遇到进口国家或地区采取限制措施。短期内,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客观上限制了人员和物资流动,给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造成困难。出口量和利润的下降,使企业资金回笼不畅,企业持续经营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从国际市场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迫使多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更加严格的人员流动和交通物流管制措施,包括关闭部分口岸,拒绝来自疫情国家的船舶停靠,要求健康证明,加强检疫,隔离来自疫情国家的船舶等,形成了物流瓶颈,阻塞了深度交织的全球价值链。餐馆停业、人们购物次数减少,降低了对新鲜农产品和水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挑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以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企业认为现阶段面临主要困难是进口国采取限制措施,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企业约有1/3持相同观点,这显示企业对疫情较重的地区和国家下一阶段出口前景普遍担忧。
出口企业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为应对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持续发力、积极为企业出口创造有利条件。2月20日,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相关工作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通知》,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19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明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经贸领域予以倾斜,引导加强信贷保险支持,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受阻时有效利用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措施进行积极应对,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已运出的农产品,及时与货运代理公司和船舶公司咨询沟通,就可能颁布的禁令开展减损工作;在洽谈新合同时,通过增加不可抗力、物权保留条款等形式,提前约定疫情可能导致的风险,尽量避免或减少因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多渠道融资,积极争取农产品出口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民间融资潜力;调整经营模式,尝试出口转内销等措施,拓宽收益来源;及时反映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可能借疫情之名设置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积极争取推动国家层面通过双边磋商等方式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