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影响,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从数据来看,中国疫情已经接近尾声,未来经济走势如何?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当前的形势?后续又该如何投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日前在直播中为我们解读。
鲁政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多点暴发,全球多数经济面临挑战,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应对。眼下的困难非常大,但是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应。例如,在货币政策方面,英国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大概相当于英国的GDP的22%左右;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大概相当于美国GDP的18.6%左右;欧洲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相当于欧元区的经济的15%左右。中国和日本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一些,释放的流动性也超过了经济总量的2%,这些政策反应都很及时。
“我相信短期的困难能够被克服,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会有巨震,也会出现衰退,但不会出现危机。要减弱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利用好两方面的力量。”鲁政委表示,第一,市场的自发需求。随着国内经济由前期停摆的状态,走向全面复工,市场自发的需求会开始涌出来。第二,政策托底的力量。何为政策托底的力量?美丽乡村建设、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构建监管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新基建应用场景大、市场潜力大。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有着巨大的应用场景。云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驾驶、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有望随着新基建逐渐完善而爆发。民间资本与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使得民间投资对新基建参与动力更强,政府投资压力相对减轻。”鲁政委称,而且新基建漏损小,传统基建投资需要耗费大量铁矿石、工程机械等进口商品。财政扩张很大程度外溢至海外经济体,而新基建建设,我国产业链较为完整,技术自主性强,对经济拉动力更强。此外,新基建本质是高科技应用的普及,基础设施就位后,规模效应有望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从而让普通大众均能享受科技红利,可以极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创造新型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