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月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在对民政部门提供的市区421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相关资料,加班加点逐户进行住房保障资格审核。
“这些低保、低保边缘等社会救助家庭,大多是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但因为环境闭塞、不知晓政策等各种原因没有提出申请。”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黄炜介绍,在深化“三服务”中,政府决定加大民生投入,对低保及边缘家庭实行“主动保障、兜底包办”的惠民举措,“符合条件的,将通过街道社区电话通知,上门现场服务,签字一次办结。”
众所周知,过去住房保障申请手续繁琐,审批时间冗长,难免让人有畏难情绪。首先,需要申请人主动提出申请,在办事窗口填表申请,由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进行初审,再移交市核对中心核对。核对完成后还要进行复审及公示。公示通过的寄送《保障资格确认告知书》,在一个月内签约,次月享受租赁补贴或配租公共租赁住房。
自去年以来,我市结合“最多跑一次”和“无证明城市”改革,住房保障申请取消所有证明材料。申请人只需凭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办事窗口,或“浙里办”App、浙江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实现住房保障“零材料”“零次跑”。同时,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原则,对所有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从申请到告知签约的审批时限,从原来45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0个工作日。
市区住房保障早已实现“应保尽保”,但这是基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给予100%住房保障。在今年疫情期间开展的“三服务”中,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党员干部就作风转变展开了大讨论。有的党员提出,现在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力度越来越大,但这不是拿来墙上挂挂的,是用来造福老百姓的,是否还有未覆盖惠及的家庭?对未申请的低保家庭能否主动开展上门服务?也有人提出,市区保障范围去年底扩容后申请量、工作量已经增加不少,再去对未申请家庭排摸,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洗礼,大家一致决定,要变“坐等上门申请”为“想百姓所未想”,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对未申请的低保及边缘家庭进行全面排摸,所有对象提前进行资格预审,自我加压,建档立卡,主动送保障上门。
虽然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此前已多次进企、进社区宣讲惠民政策,但从全面排摸情况来看,已享受住房保障的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仅200余户,约三分之二尚未提出申请。“这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反过来说明上门服务、主动保障这项民生举措抓到了点子上。”黄炜说。
据介绍,得益于前期排摸、资格审核工作已提前基本完成,接下来通知低保及边缘对象到社区集中办理时,受理、审核、告知、签约等所有程序可以一次办结,提前一个月拿到住房补贴。
“届时,低保及边缘对象只需到现场签个字确认一下,就可以坐等保障补贴打到银行卡上,如果公示环节通不过,工作人员也会电话通知,一次也不用跑。”黄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