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尤其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在2018年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后,又按下了加速键。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却从未停止。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预计随着《意见》出台,金融有序开放的进度可能再度加快,特别是有望进一步放宽期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外资准入条件。
从节奏来看,近两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持续加快落地。去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随后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今年3月13日,证监会进一步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从券商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共有5家外资控股券商及10家合资券商。记者据证监会网站最新信息查询,当前还有18家合资券商正在排队申请设立。其中,阳光证券、粤港证券、联信证券、方圆证券、瀚华证券、华胜国际证券、星展证券(中国)、大和证券(中国)已经完成受理,进入审查中的“第一次反馈意见”环节。其余温州众鑫证券、云锋证券、百富证券等10家券商则处于“正在受理”状态。
而外资私募早已在中国布局。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初,共有302家外资控股或参股从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机构在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共备案1151只私募基金,规模总计约4615.06亿元。
在此基础上,于4月1日外资股比取消限制当天,贝莱德、路博迈两家外资资管机构递交的公募基金设立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正式接收。4月3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
在期货业方面,虽然根据证监会的安排,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已于今年1月1日取消,但截至目前,外资进入我国期货业还没有新的动作。目前,我国共有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分别是银河期货和摩根大通期货。
相比之下,银行业、保险业则迎来了更多的对外开放举措。2018年4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对外发布了3轮共计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据银保监会可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4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5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976家,资产总额3.37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131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13.63亿元,总资产12847.47亿元。
“我国金融业引入优秀外资的决心和步伐并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却步”,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客观上看,短期内在某些金融服务领域国内企业会受到全球专业金融机构的冲击,被侵蚀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中长期来看将加速中国金融市场的专业化进程,通过“鲶鱼效应”最终形成真正的国际化大型金融龙头企业。最终在“引进来”的同时也会促进我国优秀金融企业“走出去”。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要,从金融业本身来讲,通过适度引入高水平的竞争者,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