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当前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统筹谋划,积极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影响,采取增加早稻面积、恢复和扩大双季稻生产和推广再生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据了解,今年,全市粮食计划种植面积176.7万亩,生产目标总产量65.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0.27万亩和0.77万吨。
为切实做好稳定水稻生产,我市及时将水稻种植任务分解到县、区,目前,全市已整合项目资金325万元支持早稻生产,力争早稻种植面积达31.5万亩,较上年增0.15万亩。同时,发展再生稻种植6.5万亩,较上年增加2.5万亩;扩大优质水稻生产,年内建设优质专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65万亩,较上年增加1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4.5万吨以上。此外,大力集成示范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生产科技水平,确保今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不低于上年水平。
截至4月2日,全市已完成春播面积21.86万亩,同比增1.11万亩。其中早稻育秧大田面积12.3万亩。为提高粮农积极性,我市一方面落实好政策,整合稻谷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资金,抓紧细化方案,重点支持集中育秧、机插秧等关键环节以及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等托管服务,积极推动双季稻生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今年国家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扩种早稻的积极性。此外,我市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对偏远丘陵山区、水肥力条件较差、机械作业较难的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节水抗旱类高效稳产粮食作物,作为粮食面积和产量的有效补充。
在提升粮食产量产能中,我市还不断加大春季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力度,先后出台了《池州市午季作物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池州市油菜菌核病、小麦纹枯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全市主要农作物施肥大配方的通知》等多个技术意见,组织全市53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科技服务,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群等“不见面”方式开展田管及种养技术指,积极主动做好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答疑,并开展全程托管、环节托管、联耕联营、联合作业等,带动小农户发展双季稻,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双不误、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