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祀、悼念祖先、缅怀先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杏花带雨而开,垂柳随风而舞。在这个怡人的季节,昔日一些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祭扫方式,不仅会“风吹旷野纸钱飞”,还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与文明祭扫的观念背道而驰。清明节将至,我们应当如何文明祭扫,为清明留住一丝“清明”?
安全祭扫,过一个“平安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每年清明节期间,无论是烈士陵园还是公墓,前来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肆虐在这个春天。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之下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但境外输入、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在这个背景之下,清明期间祭扫活动仍要提高警惕。现场祭扫要有序参加,通过二维码预约或电话预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避开祭扫高峰期错峰祭扫;取消公祭及其他自行组织的群体性活动,避免大规模人员聚集;遵守祭扫秩序,增强安全意识,严防火灾和伤亡事故发生,生者的健康平安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绿色祭扫,让清明“不食人间烟火”。清明时节风干物燥,星火即可燎原。每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总会出现因祭扫而引发火灾的现象,虽然各地都加强了防火安全检查,但是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的现象仍屡禁不绝,远远望去“各处坟头一重烟”。清明节,本来就是寄托哀思的节日,可以献一束鲜花、读一篇祭文、清洁一下墓碑、鞠一个躬行礼,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上坟不烧纸,鲜花表哀思”同样可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岂不比传统祭扫方式更有意义?思亲莫让烟尘扰,拒绝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杜绝火灾安全隐患,唱响绿色文明主旋律,营造环保、和谐的祭扫氛围。
网络祭扫,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创新。时代在发展,传统民俗在传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传承文化要做的不单单是“复制”和“粘贴”,更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顾继承与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网络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云祭扫”开始慢慢普及,尤其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这种创新的祭扫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以在微博、朋友圈感言寄语,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可以在网上祭扫平台虚拟拜祭、献花替代传统祭扫方式。祭扫的本意在于追远,在于追思,在于缅怀先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达到了祭扫的目的,这样就足够了。“云祭扫”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应该成为一种新的清明祭扫风俗。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慎终追远、不忘先人,莫要让纸钱和鞭炮打扰到这份清静。清明祭扫,重在心意真诚,而不在于形式;文明祭扫,变得只是形式,不变的是思念。清明将至,文明祭祀才是最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