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12月起至今蔓延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凸现,得到全球关注。
全球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供给充足,不必惊慌
第一,全球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贸易量稳定。据美国农业部2020年3月1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26.67亿吨,棉花1.22亿包、油料5.8亿吨,贸易量分别为4.28亿吨、4360万包、1.74亿吨,数据基本与上年持平。分作物看,小麦、稻谷、玉米、大豆产量分别为7.12亿吨、4.93亿吨、11.12亿吨、3.39亿吨,贸易量分别为1.56亿吨、0.41亿吨、1.66亿吨、1.52亿吨,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
第二,出口国大豆产量和贸易量稳定。主要出口国产量相对稳定,可满足需求。美国农业部预测,2020年大豆产量巴西为12600万吨、美国9684万吨、阿根廷5400万吨,贸易量巴西为7700万吨、美国4967万吨、阿根廷4967万吨。2020年两者相比往年变化不大。
第三,疫情会造成部分交易量受挫,短期海运会受到迟滞。农产品交易量短期会出现下滑,芝加哥市场价格成交量从美国3月13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后,美豆成交量从13日的146873手下降到27日的74273手。由于疫情蔓延,粮食海运会受到部分影响,但是美国和巴西等粮食产量大国都采取了措施确保海运畅通,短期可能受滞,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我国粮食库存稳定,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第一,三大主粮产量结合库存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产大于需,且库存充足,国内生产量可完全满足需求。2019年稻谷、小麦产量分别为20961万吨、13359万吨,消费量分别为19950万吨、11600万吨,期末库存分别为14343万吨、4570万吨。2019年我国进口小麦325万吨,主要来源于加拿大166万吨、美国24万吨、澳大利亚18万吨。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限制对我国的小麦供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稻谷进口量28万吨,越南停止大米出口和印度出口停滞不会对我国造成太大影响。玉米产量略小于需求,库存充足,产量配合库存加入少量进口可以满足需要。玉米产量、消费和库存分别为26077万吨、28253万吨、11536万吨。玉米进口量479万吨,主要来源于乌克兰414万吨、美国32万吨、缅甸12万吨。
第二,大豆基本依靠进口,货源相对稳定。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1650万吨、需求量10465万吨、期末库存1676万吨。进口量8859万吨,主要进口国巴西5768万吨、美国1701万吨、阿根廷879万吨。截至2月27日,美国已经向中国出口大豆1190万吨,去年同期仅为370万吨。
第三,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除猪肉和蔬菜外,我国小麦、粳稻、玉米、白条鸡、鸡蛋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20年3月26日三等白小麦收购价为2401.54元/吨,2019年同期为2413.33元/吨;3月24日粳稻一级收购价2664.44元/吨,略高于去年同期2570元/吨的价格;3月24日玉米二等黄玉米收购价为1972.73元/吨,略高于去年同期1837.82元/吨的价格;白条鸡3月27日价格17.96元/千克,略高于去年同期16.82元/千克的价格;3月27日鸡蛋批发价格5.94元/千克,略低于去年同期6.85元/千克的价格。
第四,政府关注农业生产和库存供应。首先,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明确指出,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都对春耕生产作出安排部署。3月3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其次,国有粮库在疫情防控、确保粮食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储粮在全国布局了980多个直属粮库和分库,还有1万多个委托收储库点,库存充裕,成为确保粮油供应安全的坚固防线。其中,在湖北省内布局了16个中储粮直属库和800多个政策性粮库,其保管的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可以确保湖北6000多万人口半年以上的供应。
面对疫情全球化蔓延,要更加重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第一,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绝对不能放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疫情初期,受疫情影响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主要农产品的抢购和囤购潮。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由于粮食产能稳定、库存充足、物流有效,确保了疫情下居家隔离的生计需求,成为我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支撑。
第二,公开披露产量、库存和进口等粮食安全状况,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由于认识不到位,部分公众对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产生质疑。建议政府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数据,定期向公众披露。
第三,利用防疫优势扩大朋友圈,全球布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理布局农产品产能,不能将进口依赖于少数国家,要继续扩大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布局。建议通过科技“走出去”,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从而间接地调配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缓解我国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