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在泰州市海陵区兴泰北路天利服绣有限公司新厂区整洁的车间里,数十台平缝机、包缝机、压胶机在工人们的熟练操作下,如同安上了自动马达,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每天1600多套防护服从车间走向“疫”线。
“火线”转产,从牛仔服到防护服
天利服绣有限公司是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一家从事服装出口的“老牌”企业,以牛仔服装为主,主要品牌有Levi's、Blue Spice、Stylo&Co、Charter Club等。“做防护服是一个偶然。”回忆起当初的“火线”转产,总经理周小平笑了起来。看到疫情严重,原本打算托美国的客人买一两百套捐给武汉,却怎么也买不到,“你就是做服装的,不会自己生产嘛!”客人的一句玩笑话,在周小平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我想也是,我们牛仔服能做起来,做这个一定很简单!”
然而真正做起来,周小平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防护服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拿到生产资质才行。”2月13日,在市市场监管局和区工信局的帮助下,周小平拿到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开始生产隔离服。
隔离服只能用于一般防护,不能提供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周小平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再上一个台阶。保持车间干净整洁、添置中央空调、净化器等设备,达到基本要求后,在省药监局泰州检查分局的支持下,3月2日,周小平终于拿到了第二类医疗器械应急备案,也是泰州地区唯一一家拿到这个资质的生产企业。
生产的资质解决了,面料从哪里来?得益于做服装生意,周总的“朋友圈”发挥了作用,托了不少人,最终从苏州的一家企业买到了符合防护要求的非织造布材料,由于原料紧张,当时的价格已经涨到平时的3至4倍。
“那时候管控严格,外面的车进不来,多亏了我们的驻厂员李主任帮我们弄来物流码!”在园区的帮助下,企业派车到高速路口,硬是把11万米的材料“剥”了下来。
提待遇、赶进度,千方百计保障生产
每一处针脚多少、怎样压胶条、如何严格检验……对周小平和员工们来说,生产防护服都需要重新学习。
服装生产企业员工工资通常是按件计算,2月13日,公司正式复工,也是疫情期间第一批复工的企业,为了保障隔离服、防护服的生产,周小平决定,取消计件,每个复工的员工都有底薪!以往一个员工每月能拿3000多,现在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工资待遇的提升,为企业复工复产带来了持续动力。复工首日,就有150人回到岗位,占目前在册员工的73%。
15000个口罩、储备充足的消毒液、每人一份20元的工作餐……复工初期,周小平就为每一位员工做好了充分保障。
“南京、扬州的海关,包括禄口国际机场,都是用的我们的产品。”周小平骄傲地说。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天利服绣年前的订单压下不少,复工后,又分出一批员工生产防护服,人手非常紧张。为了把进度赶上来,周小平把一部分订单分配到姜堰、河南郑州的分厂以及一些配套加工厂,请他们帮着完成。“原有的50多万件订单,加上目前正在生产的30多万件,现在一共有接近100万件的订单,排到5月份了。”周小平说。
变偶然为必然“准备上一个无菌车间”
“由于疫情的原因推迟了上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季度我们还销售20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10%……”今年,企业还投资8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产能将提高20%。
采访中,周小平告诉小编,除了做好“老本行”之外,他准备正式进军“新领域”。“既然拿到了医疗器械备案,我们准备继续做下去。”由于应急备案有效期短,周小平准备再上一个无菌车间,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报价,等拿到真正的注册证,不仅可以生产防护服,还可以生产口罩、手术服等。“我们还在申请欧盟的CE认证和美国的FDA注册,预计半个月之内可以拿到,那样的话,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国内、国外一起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