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举行的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吹响了江阴新一轮转型提升、动能转换的“号角”,《“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也正式全面启动。行动计划聚焦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和民生期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生态为依托,调整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加快构建具有强劲活力的企业创新主体、贴近产业的创新载体平台和随方逐圆的创新发展生态,全力建设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行动计划明确,江阴要通过三年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关键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到2022年,江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将保持在3.3%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0%;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倍增,突破1000家;全市人才总数达到4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万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50%以上;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3家。三年内,引进科技人才项目100个,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创新载体5家,每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
下阶段,江阴将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主体扩容、重点平台优化、高端人才引育、创新生态系统改善、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行动”,促进动能转换,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以核心技术提升主导产业,以成果转化支撑新兴产业,以双招双引壮大优势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实体经济新优势;实施创新主体扩容行动,打好高企引育攻坚战,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打造企业创新强磁场,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增强标准质量品牌优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构建创新型企业新梯队;实施重点平台优化行动,高标准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以国家级经开区为目标全面提升临港开发区创新能级,发挥区域叠加优势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优化镇街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产业经济急需技术人才,造就一批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改善行动,新建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大力发展公共研发平台,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实施科技惠民富民工程;实施创新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提高科技运行整体效能,有序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创新驱动导向评价机制。
在推进落实“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我市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创新投入,强化政策落实,注重统计监测,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行动计划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