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嘉兴再传好声音。记者3月11日从市经信局获悉,2019年,嘉兴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应用指数、5G基站开通率等多项重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数字制造业增速领跑全省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持续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溢出效应,我市举措不断、成果丰硕。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86.4亿元,同比增长17.2%,总量位列全省第三,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目光聚焦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主力军”——数字制造业,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17.7%,总量位列全省第三,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高出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0.9个百分点。
在嘉兴,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2%,比上年度提高3.6个百分点。
从产业来看,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智能终端、智能光伏、微电机和集成电路等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年产值分别超360亿元、270亿元、130亿元和70亿元。
从企业来看,龙头企业动能强劲。2019年,全市数字制造业规模超10亿元企业达到24家,产值占全市规上数字制造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有两家,分别为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均入围“2019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其中闻泰通讯还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2019年,全市数字制造业投资完成191.2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的127.5%,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涉及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等多个领域。
“推动嘉兴数字制造业的规模走在全省前列,我们一手抓存量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稳增长,一手抓增量也就是开工项目的早投产。其中在增量方面,去年,桐乡的宇视科技、嘉善的立讯智造等都表现亮眼,宇视科技更是一跃进入全市数字制造业十强榜单。”市经信局副局长倪英表示。
两化融合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介绍,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对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意义重大。
日前公布的《2019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首次突破95,为96.47。从增幅来看,我市以5.16的增幅,在第一梯队(5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与排名第二的宁波的总指数差距进一步缩小,从2018年的1.48缩小到了2019年的0.58。
工业应用,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9年,我市工业应用指数为40.42,超过杭州、宁波,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在工业设备联网率、装备数控化率、SCM普及率3项三级重要指标方面,我市均位列全省第一。
从各县(市、区、功能区)来看,评估结果显示,全省共有68个县级地区位列一类地区(总指数超过75),其中嘉兴占9席。也就是说,嘉兴五县(市)两区、嘉兴经开区、嘉兴港区全部晋级第一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南湖区、嘉兴经开区5个县级地区的总指数均突破95,其中海宁市更是以100.38的总指数位列全省第七。
倪英表示,嘉兴两化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得益于我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指导”的总体思路,综合施策推进这项工作。
其中,在政府引导方面,我市可谓多措并举。
一看搭平台,我市积极主办与承办各类专业性、行业性大会,例如,每两年一次在嘉兴举办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已成为我市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对标先进企业、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二看种基因,我市积极抢抓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每年组织上万人次赴乌镇参观、参展、参会、参赛,引导广大企业家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多做。
三看出政策,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激励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激发广大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四看树榜样,我市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试单示范项目,切实发挥“样板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仅2019年,我市累计举办相关现场会30余场。此外,我市还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赴海尔、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取经。
记者了解到,针对嘉兴市级,我市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还明确了工作路径和技术路线。比如,在工作路径上,坚持分行业推进、分企业推进,鼓励掌握大量配套资源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借力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驾云而行”。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过程,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希望引导更多企业拥抱数字经济,跟上时代和技术更新的节拍。疫情期间,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使企业实现了云办公、云运维、云购销。”倪英表示。
倪英告诉记者,当前,我市的产业数字化仍面临不少困难,包括缺少有实力的第三方团队、企业复合型人才紧缺等,“下一步,我市将以更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2020年,力争实现‘一个行业培育一朵云,服务一百家企业,实现一万台设备联网’,重点工业企业联网率达到58%,全市有3万家企业‘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