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海盐毫不松懈抓疫情防控,紧锣密鼓抓复工复产,通过健全工作机制,精准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物流不畅、员工不足、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同步等问题,促进县内工业企业复工达产,着力打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记者从县经信局了解到,截至3月3日,海盐3203家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复工,其中规上企业复产率达到96.3%,员工到岗率97.5%。
“精”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为解决企业难题,海盐县成立复产专班,摸清问题、攻坚克难,设立重点企业复产攻坚专班,着力解决21家重点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强化企业网格化管理,精准服务工业企业。
海盐鼎盛机械有限公司是沈荡联企驻企组第十六网格的一家企业,作为沈荡镇第一批复工企业,该企业在生产时就遇到了因物流不畅而导致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沈荡联企驻企组第十六网格的驻企服务员李国超了解到企业的这一难题后,立即帮企业联系,精准对接物流企业,解决难题。李国超说:“每天都会来企业看看,驻企服务员也是代办员,最近企业有一些手续上的问题,我也在帮企业加紧办理解决。”
在网格服务工作中,李国超还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会议中,了解企业诉求,并在疫情防控、生产运行、政策推送、信息报送等方面对接企业,做好精准服务工作。“10号复工后遇到了很多难题,驻企服务员一直帮我们处理。现在物流通了,原材料也能进来了,产能也在逐渐恢复,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真的非常感谢驻企服务员。”鼎盛机械总务卫生科科长宣姚锋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盐已安排262名驻企服务员先后奔赴工业企业,下沉到各个企业网格内,分片包干,深度排摸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问题,面对面、一对一解决,当好“驻企店小二”,帮助企业尽快满负荷复产。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从驻企服务员那里了解到,仍有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运输不畅等实际困难,我们也将及时破解企业难题,助推企业复产达产。”
“云”招工帮企业“招兵买马”
员工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条件,但企业用工难、员工返盐难仍是正常生产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为破解难题,海盐创新举措,以视频面试的方式为企业“招兵买马”,并以专车、专机、专列等措施及时接回员工,解决复工复产痛点。
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接受新员工培训,包括疫情防控培训和新工上岗培训、安全三级教育培训等。该公司人资总监高云英说:“这些新员工是通过视频面试招聘来的,当时是以‘屏对屏’的面试方式招聘。”
海盐综合考虑本地区复工企业亟需用工及部分地区亟需劳务输出的供需关系,仔细排摸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后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据了解,参加远程视频招聘的海盐企业共有7家,最终海盐企业与94名屏山务工人员达成聘用意向。招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往年是到屏山现场去组织招聘的,今年放到网上举办,方便又安全,每个企业负责人可以跟应聘者“屏对屏”面试。
高云英介绍,目前新老员工都已陆续来盐,海盐县政府在员工返岗方面提供了诸多支持,可以说是送来了“及时雨”。该公司的28名新员工就搭乘了“复工专机”来盐。
同时,搭乘这架“复工专机”的还有四川省宜宾市的100多名务工人员,他们分赴海盐28家企业上岗工作。不止有“复工专机”,海盐还派出专列、专车,制定跨区域、“点对点”精准返岗方案,帮助外地务工人员快速返盐复工。目前,海盐已组织专机4架次、专列1趟次、专车266辆次,接回来盐返岗人员7166人,其中老员工6308人,新招聘员工858人,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通”产业助企业火力全开
眼下,各企业迎来复工复产的高峰。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物流不畅、人员短缺等共同的问题,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已在正常运转,但产业链中“掉链子”的情况让企业复产受限。为打通产业链,县经信局协调统筹,主动出“计”,针对不同情况迅速打通产业链“梗阻”,推动企业迅速复工复产。
在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十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正在作业。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的翘楚,该公司于2月10日顺利复工复产,然而复工没几天,企业便遇上产业链“梗阻”的难题。
“3家配套企业都未复工,尤其是纸箱包装的工厂,产品生产出来后,没包装就没办法运输销售。”该企业负责人沈家华说。包装成了企业复产的瓶颈,为解决“梗阻”,县经信局立即为企业解决难题,允许3家配套企业提前复工。
“宇星面临的产业链问题正是海盐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的典型问题。”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原材料供应难、产品销售物流难等产业链问题,无疑成为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的‘拦路虎’。”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复工,县经信局改变单纯按照企业规模大小确定开工时间的方法,对整条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进行协同备案,着力强化人、物资源配置,以大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方式打通产业链,加速企业复工复产。
目前,宇星上下游产业链已同步复工,宇星复产率已达100%。县经信局还针对涉及省市及国内的相关配套企业,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快各地供应商企业的复工,确保企业复工后能全产业链开展生产,让复工企业跑出复产“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