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摆着一次性医用口罩、PVC手套、护目镜、额温枪,柜子里装满消毒液,日前我县一企业行政人员在微信圈“晒”出一周的防护用品后,吐露无奈:万事俱备,只缺员工。
缺的员工在哪里?从全国范围看,重点疫区的员工,暂时不能返善;其他外地员工有的受不同省市疫情防控所需的交通限制,堵在前来的路上;有的已到达嘉善,正在14天的居家自律隔离中;还有的由于机械执行封闭式管理或者少数群众的过激反应,进不了社区,进不了村庄。
从疫情“阻击战”到企业“复工战”,经济发展正成为抗击疫情的新战场,重新开动的车间正为抗击疫情添薪续力。截至昨天17时,我县已审核批准6批共392家企业开复工,企业复工员工30686人。然而,工人短缺严重制约产能,有的企业甚至拿到了复工审批也动不起来。
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严控流动性,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返岗复工。在这个“两难”选择前,海宁的态度值得学习。之前,海宁市委 书记朱建军在凌晨2点发出的一段7分多钟语音收获网友点赞无数,也为我们如何对待外地返程人员树立了正确导向。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如何 解决好新嘉善人返回嘉善生活和工作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必答题。
不能一味地关、堵、卡。为了守护共同的美丽家园,严防死守并不为过,普通群众对高风险人群的担忧也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情绪不应该被扩大化,更不 应该成为所有新嘉善人回“嘉”路上的绊脚石。疫情当前,尊重与包容,才是此时此刻的我们最需要的“社会粘合剂”。海宁可以敞开怀抱,以海宁人的大气、包 容、胸怀,让新海宁人回家,嘉善人更应以善良淳朴的民风和上善若水的智慧,让新嘉善人的回“嘉”之路平安、通畅且温暖,让新嘉善人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地再 次融入嘉善。
也不能盲目地开、放、进。敞开怀抱欢迎新嘉善人回“嘉”,并不意味着会放松管控,抢抓生产,而是要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 工复产。企业尤其要在全县抗疫大局的统一科学指挥下,落实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主体责任,详细制订好复工计划和外地员工返工计划、返善后隔离方案等,并做 好企业员工的分区域排摸工作,针对一些员工来源比较集中的疫情风险较低的地区,可安排专车做好有序接送工作。同时,各村(社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 小区和村庄封闭式管理十条措施》,对嘉兴市外返善(来善)人员,一律进行隔离观察;重点疫区来善人员,必须实行集中医学观察;非重点疫区人员,必须实行居 家自律观察。当然,在隔离安置中不宜简单地把门“封起来”,而是要提供好各项生活保障服务,做到病毒隔离,人心不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