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我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2月1日0至24时,我市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截至2月1日24时,我市4个区县出现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6例,其中德清县3例、南浔区1例、长兴县1例、吴兴区1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追踪到的114名密切接触者,都在接受医学观察,暂未发现异常情况。
目前,我市确诊病例数在全省11个地市中最少,没有重症、危重症病例。对此,市疫情防控办有关负责人强调,仍不可掉以轻心。接下来,人员返岗、返工、返学高峰即将到来,意味着我市输入性病例数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疫情防控的风险将持续加大。
发布会上,针对确诊病例救治情况、防控及生活物资保障、应对“三返”人流等情况,市卫健、商务、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先后回答了记者提问。
6名确诊病例病情稳定
6名确诊病例牵动着市民的心,目前,这6名患者病情总体稳定,其中有4名患者已经连续三天体温正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组建了由28人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涵盖了重症医学、呼吸、影像等学科,规范救治流程,加强救治研判,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疫情发生以后,先后派出8批51人次到区县进行会诊指导。
市卫生健康委积极调配医疗资源,截至目前,全市5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床位174张,建立由427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救治梯队。另外,还派出了17名医护人员分三批驰援武汉。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确定市、区县定点医院5家,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20个。最新数据显示,2月1日0时至24时,全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527人次,连续5天较前一日略有回落,留观患者115人,其中当日新增留观患者37人。
防控物资处于紧平衡状态
目前我市防控物资处于紧平衡状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所谓紧平衡,就是目前够用,但从长远看,仍需加大筹措力度。
防控物资保障方面,截至2月1日,已累计采购各类口罩、测温仪、防护衣、消毒液等防疫应急物资3100余万元,其中口罩519万只,已累计向社会发售口罩287万只,平均每天35万只,每只价格不超过0.6元,基本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但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方面还是比较紧张。
生活必需品物资保障方面,据对我市4家批发企业、30家零售企业,共计120个投放网点监测情况看,每日蔬菜采购量在1000吨以上,略高于消费量。同时,农业部门可临时动员提供本地蔬菜超过1600吨。全市大米库存7500吨,相当于全市300多万市民5天的口粮,除了中央和省储备外,市县两级储备粮可满足市民半年以上的需求。
市场价格方面,近日来,随着蔬菜等市场投放量的增加,市场价格总体平稳,部分有所回落。如猪肉价格,我市零售价每500克约29.2元,比全省均价低2元左右;大白菜、青菜、四季豆等价格环比还有所下降。
增强管控应对“三返”高峰
控增量方面,按照“不漏一车、不少一人”的要求,我市前期启动了1个省际高速检查站、5个省际检查站和21个高速出口检查站的24小时检查检疫。
随着“三返”高峰的来临,交通、公安、卫健部门优化了交通卡点管控流程,加强了增量管控力度。全面开展进浙入湖车船人员排查和测温登记工作,构筑全方位交通防控网。另一方面,突出做好民生保障,针对当前“三返”的特殊节点,全面加强运输保障,确保群众和各类应急物资平安、高效通行。
清存量方面,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的要求,开展“洗楼”行动,对全市所有的单元楼、自然村、企业逐户“爬格子”进行排查,实行“一家、一户、一厂、一人”表格化管理,对重点管控人群逐一登记造册,做好追踪随访。为进一步规范居家医学观察点操作流程,各区县都增加隔离点建设,全市现有61个,可容纳3792人。
面对“三返”高峰带来的考验,市疫情防控办建议市民,目前还在病例较多地区的同志,响应市里要求,不要返湖。在病例较多地区以外的同志,按照“不必须不返回”的原则,等待单位通知,确需返回的,到湖州后请严格落实14天居家医学观察。机关事业单位同志按照“不必须就休息”的原则,由各单位统一安排。在岗和值班的同志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体温检测、卫生防护和科学就餐等工作。尽量自驾返回,尽可能减少使用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