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被中国临床医生探索用于辅助识别肺部结节是否为肺癌,将有助于大大减轻医生工作量,减少肺癌的误诊漏诊,这是记者从近日于广州举行的泛粤港澳大湾区胸部肿瘤云论坛上获悉的。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此外,我国的肺癌病人五年生存率不到20%,
肺癌死亡率高的很重要原因是癌诊断偏晚,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是大幅提高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关键。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发起的泛粤港澳大湾区胸部肿瘤云论坛每月定期在网络上举行,倡导肺癌“早防早诊早治”理念。
本次云论坛主题为肺癌早筛及肺结节管理之中国研究现状。会议发起者和主持人之一、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周海榆教授表示,在目前的诊断技术中,低剂量螺旋CT为发现早期肺癌的最佳方式。不过从检查中发现的大量肺部结节案例需要经过医生筛查是否为肺癌,很考验医生的影像阅片判断力和临床经验,需要多学科医生一起参与。人工智能参与的肺结节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开展研究,期待给临床肺结节患者带来更为便利和准确的肺结节管理及诊治新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是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肺癌早筛的医生之一。白春学表示,传统阅片具有局限性,目前为水平高低不一的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模式,所以需要用现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其提升为现代化流水作业工程。经过训练后,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肺癌的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目前正在医院探索应用于肺癌辅助诊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赵洋教授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肺癌早筛的现状,比较了多种肺癌早筛手段的优劣性。他说,肺结节筛查及肺癌早筛越来越受到重视,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能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揭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志峰表示,对基层医院而言,接诊的肺癌患者并不少,但也面临基层医生人手不够,阅片经验不足等问题。一些医生长期阅片产生的疲劳也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等问题发生。因此,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将能够大大弥补基层医生人手不足的短板。
本次活动由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委会、深圳市医师协会胸部肿瘤医师分会及深圳市医学会胸部肿瘤MDT专委会等协会组织共同承办,邀请了国内知名胸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以及病理科专家参与。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四川、哈尔滨、江西、福建及广东地区等多家医院的多学科医生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做了在线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