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蚌埠 > 文字新闻
蚌埠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0-01-22  来源:蚌埠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安徽蚌埠经济开发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极,蚌埠对这句话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着更为迫切的渴望。

  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6亿元,同比增长24.22%,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家,32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128%,再创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2019年,蚌埠用数字证明了“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实力。

  政策保障到位 创新主体发力

  研发被视为创新的核心,而研发投入则是衡量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19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6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仅次于合肥、芜湖、马鞍山;同比增长24.22%,位居全省第五,高于全国平均12.4个百分点、全省平均9.3个百分点。

  “全社会研发投入包括企业、高校、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四个部分。这其中,企业的投入增长是最快的。”市科技局创新发展规划科科长王顺领一边翻看数据,一边向记者解释,2019年我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共计34.85亿元,同比增加27.2%。这也说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被充分激发。

  企业多投入,政策有保障。据初步统计,去年我市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共计为企业减免所得税2.95亿元。“有了政策的保障,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底气更足、资金更雄厚。”在王顺领看来,发挥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的“领头羊”作用,政府的扶持与投入起到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去年我市组织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省级以上支持资金163项,资金总额8815.9万元;立项数与争取资金数均居全省第二。“其中14个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争取资金就达1750万元。”王顺领告诉记者,在各项利好的共同作用下,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位居全省第三,同比提高2个位次,高于全国平均0.49个百分点、全省平均0.52个百分点。此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0.2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我市也因此夺得该项综合考核的全省冠军。

  企业平台“牵手”夯实创新基础

  全国首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8.5代TFT-LCD玻璃基板成功下线,国内首条聚乳酸全产业链打通,超宽类石墨烯高导膜刷新世界纪录,过去一年里,蚌埠的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柠檬酸发酵精准调控产业化应用”等32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128%,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4项,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从获奖的数量和质量来看,蚌字头的企业在全省已经稳居一流,而且与我们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市科技局总工程师闻建忠认为,爆发增长的科技成果和奖项,是多年来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最直接的体现。

  去年1到11月份,我市高新产业领域企业达到493家,实现产值1061.89亿元,增速10.93%;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家,总量达到308家,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去年丰原集团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设立。至此,我市已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0个,省级179个。”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科科长周竹琴说,平台与企业互为助力,并肩跑出了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为了打造更优质的科研平台,去年我市主动加大与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中科大谋划共建中国科技大学新材料新能源科研中试基地及产业化园,与合工大共同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先一步占领产业制高点;希磁科技、安耐科半导体等实力企业落户蚌埠,也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政策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

  弯道超车,靠的是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过去一年里,蚌埠的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几项突破:高新区晋升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省内唯一一家;怀远、固镇获评首批省级创新型县;设立1亿元的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是全省首批省市共建的子基金;在全省率先向78家中小科技型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券1535万元,专用于支持创新创业;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认定工作,首批5家单位已经通过认定。

  “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等省政府考核目标和重点工作,正式被纳入各县区考核,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硬杠杠。”市科技局局长马成喜介绍,不仅对县区有考核,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也主动对口联系、指导各县区的科技工作,靠前服务,主动发现问题,为发展扫清拦路虎。

  日历翻到2020年,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研发经费强度达到2.7%;新认定高企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4%——在马成喜的办公室里,已经挂上了新年的作战图。“今年的任务很重,但是目标明确。”马成喜坚定地说,唯有政策创新,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唯有发展,才是创新的最强劲加速器。

上一条:常州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9月30日前完成改制脱钩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