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春节临近,我市15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投放于16个镇(街道)的公共场所,涵盖了学校、车站、体育馆、行政服务中心等人员集聚的场所,为心脏骤停患者的现场救护提供安全保障。
心脏骤停的3~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心脏骤停超过10分钟,生存机会渺茫。而自动体外除颤仪被誉为“救命神器”,简称AED,是一种便携式的、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可在心脏骤停的第一时间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跳动。AED作为便携式医疗设备,还被称为“傻瓜除颤器”,它很智能,可以让市民轻松上手。当使用者打开AED开关按钮,就会有清晰的语音提示。使用者根据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右胸上部和左胸下部,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只有当患者处于室颤等情况下,AED才会提示“建议除颤”。相反,如果患者心律无明显异常时,AED不会建议除颤。
“150台AED的投放,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每个镇(街道)万分之一人口数的比例进行分配的;同时,我们重点考虑了全市中学以上的校园,以及像汽车站、火车站、体育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人员集聚场所,也进行了投放。”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玲介绍。
为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管理系统密切关注全市150台AED的设备状况,包括每台AED的设备编号、设备位置信息、自检信息、电池电量、电极片有效期,以及抢救信息、故障台数、偏离台数等。同时,我市也推出了AED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通过搜索“AED设备导航”,实时掌握AED的分布和就近位置。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投放的AED显示屏上都有简洁的救护步骤操作提示,科学指引大家开展安全救护。
赵玲表示,通过这批AED急救设备的投放,一方面可以提高老百姓对现场急救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市民在公共场所突发心脏呼吸骤停时的抢救成功率。
记者了解到,加上之前投放的10台,目前全市共有160台AED投放于公共场所,达到每万人拥有1.3台AED的配比,居全国AED配置数量达标县市前列。为配合AED的使用,2019年,市红十字会共举办应急救护培训328期,培训5006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