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契机,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这种“头雁”效应,既表现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更表现在它将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上。
走过2019年,人工智能在争议中汇聚点滴信任,凝聚向善力量。走向2020年,回归理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将更加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将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以人为本”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导向,成就更美好的智能世界。
理性回归,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在2018年达到峰值,2019年有所降低,但仍维持着较高的增速,只是回归了理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表示。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次提及“人工智能”,从最初的“加快”“加强”,到如今的“深化”,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以及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将明显提速。
在消费和服务领域,从电商、医疗,到教育、金融等行业,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已实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经济和社会面貌。
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技术连接效率进一步提升,部分关键应用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产业链携手共进,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产业应用场景,拓展出更强的通用能力。
2019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回归理性,而回归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大的飞跃。
认知智能,后深度学习时代来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人类的水准,解决了“听、说、看”的问题。但是,因其更多只是依赖简单的统计拟合,AI系统并不能主动了解事物发展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AI依然不具备常识和因果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人工智障”不时出现的原因。因此,实现认知智能,正是当下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这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领域。
认知智能将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及人类社会历史中汲取灵感,并结合跨领域知识图谱、因果推理、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稳定获取和表达知识的有效机制,让知识能够被机器理解和运用,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关键突破。
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走向取决于算法的进步。在算法方面,目前已经有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这样优秀的模型,就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算法的总体发展而言,工程学算法虽已取得阶段性突破,但基于认知层面的算法水平还亟待提高。
在魏凯看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还有优化的空间。但是更应该看到,未来在新算法的路径开拓上,有两条路线正在逐渐清晰:一条路线是“深度学习﹢神经科学﹢脑科学”,另外一条路线是“深度学习﹢知识工程”,即具备结构化的知识有高起点学习的过程。
也就是说,随着后深度学习时代路径的不断清晰,人工智能将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人工智能的算法将进入后深度学习时代。
以人为本,AI也有“人情味儿”
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被“嵌入”百业百态,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完全地信赖人工智能吗?
2019年的热点新闻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双刃剑”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隐私保护、算法安全等关键词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由裁量权应受到道德和伦理的约束。”魏凯表示,全球都在关注人工智能是否应嵌入伦理的要求,并反思人工智能的治理应如何开展。在反思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共识逐渐汇聚,并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新导向。
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现实?2019年4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提出了实现可信人工智能的七个要素。包括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人的自主性、稳健性和安全性,确保隐私和数据管理,确保算法系统的透明度,以及要求人工智能提供多样化、非歧视性和公平的服务。这是可信AI核心的要义,更是“科技向善”的体现。
我国也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人”。2019年6月1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其中就包含了“以人为本”的元素: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演讲时也表示,在AI的治理方面,要以“科技向善”引领全方位治理,确保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机器有芯,人类有心”。一个有“人情味儿”的人工智能社会,不仅要拥有更加高效的生产力,也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更加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守住技术的底线和准则,让科技用到该用的地方,造福人类社会,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甚至是未来,一个必须重视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