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航空装备,基础技术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基础技术领域秉持“创新引领发展,协同促进共赢”的理念,树立“强军首责”的责任担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航空基础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为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载体创新拓展
2019年,航空工业沈阳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相继成立。航空工业与扬州市接二连三的科技项目合作,堪称央地合作典范,航空工业加强科技规划导向,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航空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表示:“组建协同创新研究院是沈阳所解放思想、坚定迈出体制机制创新的第一步,是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航空工业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大胆实践,对航空研究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搭建“1(创新研究院)+M(创新联合体)+N(产业公司)”的新型创新体系,聚焦打造航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四大板块,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人才引进的窗口、成果转化的平台。
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国际化的开放研究平台,吸纳国际优质研发资源,研制满足体系和配套的工具链,建设开放的民机机载系统基础共性部件及软件,机载系统虚拟集成及仿真验证环境,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民机机载系统研发生态环境。
“航空工业孙聪院士工作站”“中国航空研究院王浚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则是航空工业党组加强科技创新, 整合全社会资源落实航空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助力航空工业开展探索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演示验证,同时培养航空尖端技术人才。
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2019年,航空工业多个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打造以技术创新为使命、以产品集成为依托、以型号应用为最终目标的新技术研发团队。这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提高创新绩效、带动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时三年的航空工业昌飞多型直升机地面教学平台全面建成,这一基于总装、维修、培训于一体的三型机地面教学平台补齐了直升机专业技术人员无相应平台进行实操培训和开展专业技术试验验证的短板,填补了我国在直升机领域采用真实样机进行培训和相关试验验证的空白。
历时两年,航空工业昌飞电磁兼容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国防双认证,并取得了由国家认可委颁布的认可证书,具备了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资格。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直升机所新发展规划有效落地。
航空工业一飞院与中国昊华集团成立化工材料联合研发应用中心,架设“航空装备研制与化工材料研发”对接的桥梁,通过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