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极,我市一直加大力度在科研上投入真金白银。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6亿元,同比增长24.2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12.4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高于全国平均0.4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量研发经费的投入,表明我市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平台,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以“三个一切”服务理念为统领,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服务保障为抓手,对省政府考核指标、市政府重点工作、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实施“一周一分析调度,一月一督查推进”工作机制,积极促进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理念、研发投入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
作为皖北科教高地,我市有众多科研院所和研发平台。集聚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等4家中央驻皖科研院所,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建有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机械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及180多家省级研发平台。驻蚌高校院所被视为科研创新金矿,我市以政策、资金投入为导向,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实体,以平台建设集聚优秀研发人才,充分发挥研发平台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引领和资源载体作用,建立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我市始终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在蚌转化,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省级项目就接近100项。(以下:研发经费投入之后,取得的发展成绩)
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全省第4,投入度全省第3、增幅全省第2;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立项数、支持金额均居全省第2;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数全省第2;获省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数全省第3;1-11月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4;预计全年净增高企40家以上,总量突破300家,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全国首片完全自主产权8.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蚌埠成功下线,填补国内空白;成功拉引430毫米类石墨烯高导膜,刷新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凯盛光伏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华东光电EMCCD微光探测器、丰原集团聚乳酸产品荣获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
2018年,我市开始以创新券的形式,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科研,政府掏钱”,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券让想创新、愿创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把钱投在科研上,而不是一刀切、撒胡椒面。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两批科技创新券,为78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1535万元,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撬动企业加速发展的杠杆。“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在内,2018年企业所得税减免额共达2.95亿元。”政策导向也鼓舞企业在科研长征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