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之间三地互联的高速区域科研数据专网建设完成,投入运行使用,该设施将原有机构的出口带宽一次性提升了数百倍。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互通,跨地域跨机构的开展协同科研,建设了一条科研信息化的“高速公路”。
近年来随着上海科技大学各类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陆续建成,该校也在积极参与多项国际顶尖大科学装置的研建工作。
其中,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科技大学及蛋白质设施的电镜平台,加上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都将以超高通量数据从周边机构不断汇集到上海科技大学数据中心,带来传输、存储、分析、保存乃至共享、分发的巨大网络流量挑战。而目前在国内,大多机构的网络架构设计仅为满足日常上网办公需求,不同机构间出口带宽的限制已成为制约科研数据传输和科研协作的重要瓶颈。
以一条100Mbps出口带宽为例,若划分一半用于数据传输,搬运100TB的数据即需花费194天以上的时间。
本次三地互联工程的实施,形成了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光源及蛋白质设施间的多边型40Gbps高速通路,将几家科研机构链接成为了一个大型的科研局域网,并将原有机构的出口带宽一次性提升了数百倍之高,大幅缩短了大型仪器设备和大科学装置所产生的高通量科研数据的传输时间,可将常用科研数据的传输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乃至几分钟时间,这一成果将使科研人员节省出大量宝贵时间投入到实际科研创造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本次三地互联高速科研专网的建设,也是一种有限投入条件下,通过各方贡献自身优质资源、协同建设并共享建设成果的模式机制创新。三地互联高速科研专网的建成,打通了上科大与张江各合作机构间的高速科研网络链路,对实现多机构间开展大科学研究协作及跨域科研数据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