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旧之交的门槛上,南通全市上下锲而不舍抓产业、持之以恒抓项目的热度,丝毫没有因为欢度元旦假期、气温寒意逼人而减退。就在2019年进入倒计时的最后两天,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下了项目建设“大单”:18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为2020年项目建设“开门红”进行项目储备。就在今天——21世纪进入第三个十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推进的首个工作就是百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千亿元,为2020年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一年,从南通招商局邮轮码头驶出了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落户中央创新区紫琅湖畔,接洽到签约4个月,签约到揭牌24天,创造了“南通速度”和“北大速度”……2019年,是我市“重特大项目落地落实年”,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有39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其中实施项目31个,储备项目8个,总数位列全省第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领先。一批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加快推进,金光纸业、招商局邮轮等项目开工建设,通富微电、恒科新材料、阿里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当下,随着新一轮时光隧道开启,抓重大项目保持延续性,将继续牵引全市经济稳健前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是扩投资、稳增长、优供给、补短板的重要抓手,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近年来,江海大地项目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三年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近400个。这些项目符合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要求,突出了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三大攻坚、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成绩背后正是全市上下聚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强招商、抓开工、促投产,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的执着与努力。在重大项目推进中,我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一月一跟踪、两月一会办、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观摩、年度一述职”的“五个一”督查推进机制。同时,市四套班子挂钩联系推进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制度实施以来,30个挂钩项目进展顺利,示范带动效应显现。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3+3+N”重点产业,放大重大活动平台“强磁场”效应,组织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江海国际博览会、通商大会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投资促进周等招商推介活动,全年累计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39个。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传统招商理念,更加注重项目招引的质量和层次,着力将项目数量优势转化为产业质量优势。抢抓全省加快化工、钢铁、煤电三大行业转型升级,从沿江向沿海布局优化的重大机遇,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天精品钢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
为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和效率,强化项目支撑,我市建立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使得上下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的工作格局愈发清晰。各县(市、区)落实属地服务责任,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协调,同时着力培育一支专业化的代办员队伍,发扬“店小二”精神,为重大项目业主提供报批报建等各类代办服务。市发改委按照“马上就办”的要求,实时收集各县(市、区)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对接市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并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办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重大项目协调会,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会办,当场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成绩来之不易,目标催人奋进。在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上,“服务力”已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推动力。为此,我市以项目“快落户、快转化、快达产、快见效”为目标,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去年组织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活动,实施减税降费服务、“融金惠通”帮企、人力资源助企、高新企业培育、智能制造提升、外资外贸促进、项目报批惠企、市场监管护企等八大行动,助力企业行稳致远。全力打造“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南通“放管服”改革品牌,研发上线运行“南通政企通”APP,开创“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的“互联网+政企服务”新模式,连续三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