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国土资源、规划部门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融入到芜湖“金土工程”一张图管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的编制,因势利导、因类施策,形成多种开发模式,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一是市场主体自主改造提升。符合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不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等使用条件的,可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方式对其使用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鼓励企业利用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多层厂房,提高容积率。例如:芜湖县政府采取招商嫁接方式,由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购芜湖非米丰光电有限公司的32亩低效建设用地,加速了企业投产速度,建成后有望年均新增税金2000余万元。
二是鼓励兴办新产业新业态。对于再开发后为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起始时间以再开发方案批准时间计算)。如:大砻坊研发设计产业园,位于我市镜湖区砻坊路77号,以工业设计、AR/VR设计、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等相关领域为依托,打造辐射皖江城市带创意文化集聚示范园区。该地块原为我市芜湖市益新面粉厂,该厂始建于189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早已荒废闲置,但企业厂房建筑仍保留完整,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老芜湖人的眼中,“益新公司”旧址正是芜湖近现代工业及城市发展的见证之一。2019年4月12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
为有效利用这些旧厂房,我市将地块整体供应至芜湖市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并由安徽砻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大砻坊研发创意产业园。目前,园区内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工程实验室2家;先后荣获“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众创空间”、“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等称号。
三是支持工业用地转型。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支持不在收储和征收范围内的工业用地转型发展商业服务业,按新的土地使用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评估扣除原土地使用条件下剩余年限土地出让金,补交土地出让金后改变为商业服务业出让用地,办理协议出让手续。
例如:芜湖市弋江区政府根据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规划,引导安徽海螺创业投资公司对原10余亩低效工业用地补缴出让金、转型发展商业服务业,投资2.5亿元用于建设弋江海螺国际大酒店的新项目,预计明年底竣工运营,建成后有望年均新增税金1000余万元。
四是政府引导协议搬迁。对因区域规划调整、不符合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相关政策等原因导致不适宜在原址上继续生产经营,需要异地搬迁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经市政府批准,依法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给予补偿。同时可按照不超过原用地规模的原则,异地以协议出让方式安排原用途用地给原土地使用权人。
例如:芜湖造船厂前身为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器厂,距今有117年历史。毗邻长江中路,紧靠城市中心,总面积约900亩。根据城市发展和周边群众的生活需要,该地块已不适合继续作为工业用地发展。市政府经与企业多方斡旋,将芜湖市造船厂整体搬迁至三山区开发园区范围内。老的厂区,在保留部分旧厂房、旧遗址的前提下,拟开发老船厂·智慧港项目。项目内规划有工业文化展示轴、开埠文化展示轴、城市滨江公园,集办公、住宅、商业休闲、会议展示等功能为一体。项目以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为核心,将发展成为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园区。该项目作为安徽省首个批复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将成为全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样板。目前,正在出让项目一期地块25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