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学经典《千字文》到“世界大同”……12月22日今年冬至这天,孔海钦为德国文德学院海外侨胞线上授课。
作为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孔海钦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走上推广国学道路,既是“家族的使命,更是时代的责任”。
生于1963年的孔海钦成长于动荡的“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启蒙得益于爷爷用树枝在浮土上一笔笔写下又抹去的一句句论语。那段记忆深入骨髓,让他明白求学之艰辛,也使其深深迷恋上传统文化。
孔海钦曾任福州市晋安区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2016年他提前退休,而后专注于传统文化传播。
除了在国内外多地开展公益讲座、授课,孔海钦还培养了一批国学推广志愿者团队,将国学院开设至世界多地,在德国成立“文德书院”,意大利成立“文意书院”,拟在法国成立“文法书院”,在瑞典成立“文瑞书院”。
孔海钦认为,“‘仁义礼智信’就是文化的最高标准,走遍全世界,也走不出这5个字”。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学的路上,孔海钦还决定带着“孔子”下乡,走进福建乡村推广国学。
在儒学家风中耳濡目染成长的孔海钦看来,“懂礼、知礼,人道之极也”。
白鹤小学文儒国学堂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官坂镇白鹤村成立,缘何首次尝试走进乡村小学推广国学,孔海钦直言希望让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孩子,有机会系统学习最正统的国学经典智慧。
课堂正式成立当天,在白鹤小学的临时校园陈氏祠堂内,学生们一字展开,整肃衣裳,随后双手上举,揖深圆,紧接着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孔海钦细心指导小学生们礼敬圣人的三拜礼,随后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论语》课程。
在乡村推广国学,是孔海钦推动全民国学教育的举措之一。孔海钦认为专业知识的书,是为“生存”而读,圣贤书则让阅读者充满智慧、从容生活。
“既要生存,更要生活。”孔海钦说,有了这两类书,人生就完美了。
随着“孔子热”“国学热”的兴起,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国学院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开设国学课堂,孔海钦并无半分松懈,像一颗陀螺不知停歇。未来,他打算继续深化国学推广力度,“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国内还是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