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南京)软博会上,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江苏省经信委与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国(南京)软件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据悉,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由“司委市”共同推动创建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司委市”共同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的背后,是软件谷雄厚的产业基础。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软件产业核心区,软件谷成立6年来,通过坚定不移聚焦“软件业”、营造企业发展“软环境”、提升园区“软实力”,迅速成为南京乃至全省软件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持续发挥着集名企、聚名园的“强磁场”效应。
名城示范区为“示范”而生
早在2010年,南京市就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截至今年,国内已经有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等共8个城市被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另外,还有多个城市提出创建申请。
为规范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和管理工作,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集聚发展与创新提升,今年4月,工信部印发《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在中国软件名城总体框架下,鼓励省级人民政府与创建城市联合选择软件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园区/区域,打造标志性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进一步提高中国软件名城工作的成果显示度和产业知名度。9月6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软件名城工作会议上,在全国多个提出创建软件名城意愿的兄弟城市见证下,“司委市”签约共建,力促软件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根据共建备忘录,“司委市”等相关部门将加强指导和协调,从体制机制、政策扶持、资本投入等方面出台系列保障措施,推动软件谷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示范引领效应显著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为南京市高标准建设国际软件名城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软件谷将发挥在产业创新、应用创新、政策创新、国际化拓展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中国软件航母、世界软件名谷”,为全国软件名城建设提供经验。
为何选中软件谷?靠软实力说话
全国有那么多中国软件名城,江苏省内也有不少软件特色园区,为何这次“司委市”独独相中软件谷?
从数字上看,软件谷历年交出的答卷都相当“惊艳”:2011成立以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速约30%,2013年软件谷即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亿软件谷园区,与中关村并肩;2016年,软件谷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9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0%,集聚了各类软件企业近2000家,包括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9家,中国软件百强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6家,集聚涉软从业人员达21.4万人……
在抽象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软件谷的五大“软实力”。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黄敖齐说,这可以分别概括为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增效的优势、园区建设及运作逐渐成熟的载体优势、政策扶持体系较健全的政策环境优势、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产业配套发展的竞争优势。目前软件谷已逐步形成了通信及智能终端产业、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及互联网金融产业、物联网及芯片设计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现代通讯软件产业基地。以雨花台区“33号文”等配套扶持政策为“催化剂”,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目前谷内已集聚大批优秀人才,人才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今年6月,软件谷所在的雨花台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产业规模、园区形象、品牌优势已跃居全国软件园区第一方阵。这些都为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四名”,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软件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南京建设国际软件名城过程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为下一批名城示范区创建提供样本经验。从大的范围来看,“全国软件看江苏、江苏软件看南京”——2016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为832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京以473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而软件谷又是南京NO.1。
软件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紧扣这一战略目标,软件谷将全力打造“四名”——名企、名品、名人、名园。
首先,软件谷将通过聚焦优势企业,打造软件“名企”,争取新落户全球软件百强、国内软件百强、国内外涉软上市企业10家。同时在现有华为软件、中兴通讯等百亿级企业集团基础上,积极培育与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核心技术的50亿和百亿级的旗舰型企业集群。
其次,软件谷将通过引进和培养并举,聚集一批软件“名人”。瞄准“高精尖缺”实施精准引才,瞄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等重点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着重引进互联网领军人才、中间骨干人才、跨界融合人才等。
此外,还将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打造软件“名品”。通过充分发挥IBM联合创新技术中心、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等平台作用,缩短企业产品研发周期,打造市场占有率高的国际化创新产品。
最后一个“名”是打造软件“名园”。在现有大数据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光通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明显的“园中园”,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