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工紧缺现象越来越常见。求职者择业难,企业招工难,面对这样的“双重难题”,如何把人口转变为人力资源?我市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企业新型学徒制。
12月16日,我市首个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班正式开课,课堂设在南通维尔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里,学生则是50名该企业内符合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
午休时间,记者来到企业生产车间,培养班第一小组的学员正在导师的带领下检测设备。学员章小亮进入企业不过短短6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高级工水平,“当时刚进入企业就参加了初级培训,之后是高级培训,这次又响应号召参加了技工培训。能够不断地学习,随着公司一起发展、一起进步,归属感真的很强。”像章小亮这样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可以直接上岗,而且将有机会成为企业中最核心的人才力量。
“大家都参与学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我把自己工作30年的经验都传授给他们,他们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导师李才告诉记者,眼前的这台异形棒糖成型包装机虽不算大,但由零件到整机,需要4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合作组装一天半的时间。维尔斯是生产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的专业厂家,有20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因此在用工方面技术要求也更高。“我们素质高了,做出来的东西好了,客户信任你就买得多了,公司的效益更好,我们的收入也就更高了。这是互赢互利的好事儿。”
“师傅带徒弟”曾是企业尤其是工厂中很重要的培训方式,如今,这一“老办法”也被注入新活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新”,区别于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模式,是按照“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新思路,让新入职员工及转岗职工接受企业与学校“二对一”的培训。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真正打通了职教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那么,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的时期,如何给企业更多动力呢?企业新型学徒制规定,只要培训人才“出师”,企业就能获得丰厚的补贴福利。“学制是2年,共400课时,其中理论学习160课时,项目实践课程240课时。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是我们企业实行质量强企、2025智能制造的中流砥柱。”南通维尔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传明信心满满。
市技工学校副校长韶庆生欣喜地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月,还将有七、八家企业陆续开班,为更多行业的技术人才提供提升平台。企业新型学徒制既回应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急难愁问题,也缓解了新形势下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减轻了企业学徒培养的成本负担,解决了培训内容和岗位需要的脱节问题,促进了企业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制度,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