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当天,我们一款剃须刀就卖了28万只。”位于芜湖县新芜开发区的芜湖飞科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随着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实施,国内市场与生产主体的良性循环正在为该公司所在的个人消费电器行业拓展出更大的需求空间,该公司正在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同步推动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多样化新产品供给能力,满足消费扩张与升级的新需求。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省注重以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高质量发展奋进征程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居全国第六位。在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的形势下,前10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居全国第九位。
科创产业融合,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11月底,总投资135亿元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项目落地舒城产业新城,达产后年产值超200亿元。AMOLED目前集中应用于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随着5G加快商用催生的“换机潮”,需求前景广阔。“该项目顺利落户舒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接受省会合肥新型显示完整产业链辐射。”舒城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合肥及周边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抓住了国内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升级的市场机遇,华为今年推出智慧屏、可折叠智能终端等新品采用的就是京东方研发制造的显示屏。
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前三季度,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增长80.4%。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25.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2.5%、居40个工业行业首位。
深耕电子信息行业,彰显出我省坚持走“科创+产业”路子,推动科创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2%、比全部工业高5.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2%、比全部工业高8.7个百分点。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是根本。我省坚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聚焦发力,完善以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布局,产业创新“基因”日趋活跃。
坚持应用牵引,推进需求端模式业态创新,我省把民生社会领域补短板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应用,逐步构建了规模庞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点状突破、集群成长、生态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畅通经济循环,支持企业专攻主业
今年以来,作为全省工业经济规模最大的开发区,合肥经开区启动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培育工程”,以此激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该区为这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让企业更加专注主业,专心深耕细分市场和专长领域。”合肥经开区经贸发展局负责人说。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在经营承压的同时保持定力、专攻主业,既需要自身练好内功,更需要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系列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这对于稳定企业预期,增强企业咬定目标、负重前行的韧劲至关重要。
畅通供需对接,实现要素保障与实体经济需求良性循环,是提振企业信心的根基。今年以来,我省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落实惠企政策,扩大信贷供给,全覆盖帮扶企业,支持企业心无旁骛专攻主业。前三季度,全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前8个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76.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1.5%,民营企业新增减税242.4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规模的62.9%。
技术、人才等活跃要素与企业的对接通道正在拓展。1—9月,全省吸纳技术合同9602项,合同成交额222.58亿元,同比增长44.7%。全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投入运行,指在打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不畅局面。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3000多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8000家。
通则活,活则兴。以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实现生产要素与市场主体高效融通,支持企业强主业、增信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的源头活水。
创优营商环境,砥砺创新创业创造
开发区是工业经济主阵地,也是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动的重要“主场”。10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提出对依法设立的开发区等推行区域评估,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组织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11月下旬召开的全省开发区创新升级大会,顺应企业期待,对依法落实区域评估制度进行部署,为市场主体“松绑”“清障”。
压缩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审批流程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企业投资决策中不确定因素,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我省组织开展了营商环境试评价。“对标世界银行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历时3个月完成对各市营商环境试评价,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作用。”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介绍。
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营商环境改革向深水区挺进的“实锤”之举,更是全省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重要部署。这项行动覆盖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建设等20个企业关注度高重点领域,对标先进标准,压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时限,提升企业开办获得水电气、信贷等服务的效率,努力取得让市场主体真正满意的成效。
以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搭建砥砺创新创业创造的广阔舞台。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25.1万户、增长20.1%。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我省19户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主体加速成长。在高质量发展新航程上,全省经济行奋楫扬帆,驶向圆梦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