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积极打造杭州都市圈生态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绿色产业新地、健康宜居样板、西进南拓战略支点,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杭州都市圈,畅通西进南拓通道。
作为杭州都市圈唯一省外成员,黄山市在区域合作中亮点纷呈。黄杭高铁的开通,让两地时空距离缩短至1.5小时;今年初,两地签订“1+9”战略合作协议,多领域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此后,两地政府、企业频频“走亲”:围绕打造“名山-名湖-名城”世界级黄金旅游风景线,两地通过建立高铁战略联盟、旅游品牌共塑、旅游线路共推,描绘出了一幅从黄山到西湖的宏伟蓝图。
从“共饮一江水”迈向“共享一个圈”,仅一年时间,我市就尝到了“入圈”的甜头。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涛讲了一组数据:今年1-9月,我市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3232万人次、增长14.6%,其中,杭州都市圈游客451万人次、增长15.2%。同时,我市还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今年1-10月,黄山市签约杭州都市圈项目59个,协议投资额68.1亿元。
与杭州直接接壤的歙县和休宁县,无疑是我市融杭的“桥头堡”和“排头兵”。今年以来,歙县与浙江省淳安县、建德市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32项,达成合作事项77项,建立工作机制53项。11月13日,徽杭高速公路杞梓里互通建设项目正式签约启动,这对老歙南地区百姓和区域农业、人文旅游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休宁县与临安区缔结为友好县区。截至目前,已有46家县直部门和乡镇赴临安区交流学习,完善创新举措58项,推出典型示范46个,达成合作事项48个。通过招商,休宁引进了杭州都市圈投资企业项目8个,总投资额25.6亿元。
7月,我市成功举办第一届黄山发展大会,招贤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发力,成功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456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区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额均超半壁江山,体现了全面“融杭”、对接长三角的阶段性成效。8月21日至24日,我市组织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个兄弟城市考察学习,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10月15日,黄山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标志着我市融杭接沪、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
“长三角一体化”和“数字化”这两个关键字,正是一年来时代大势和发展方向的深刻体现。在去年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杭州都市圈也开始全面迈向长三角时代,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抱团融入长三角。刚刚结束的杭州都市圈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首次提出构建“一脉三区,一主五副,一环多廊,网络布局”的空间格局,大纲认为,要推进黄山等五大副中心城市特色发展,明确黄山市的特色功能定位为“打造重要生态屏障区,都市圈休闲旅游核心区和优秀文化展示区,绿色产业集聚地,健康宜居样板”。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11月22日上午9时30分,“昌化——三阳高铁站”公交专线从歙县三阳高铁站公交站发出。这是杭州市与黄山市之间开通的第一条公交线路,亦是歙县第一条跨省公交线路。歙县三阳至浙江昌化的定制公交线路始发点为三阳三叉口,途经三阳高铁站、省道324、省道102、唐昌街,终点为昌化公交站,共设置17个停靠站点,日发车2个班次,采用梯形票价,5/10元/人。该条公交线路的开通,切实解决了杭州市临安区与歙县三阳镇互联互通问题,方便了两地群众出行,也是我市主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际举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是回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黄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升温”,区域交流合作愈发紧密。我市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黄山中国银联大数据中心等为重点基点,探索共建杭黄产业合作园、杭黄绿色产业带等经济飞地与科创基地,共同建设杭嘉黄数字经济大走廊,着力构建产业合作政策共享、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全力接轨、全面融入,加快打造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合作是内在发展的需求,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随着紧密朋友圈、便捷交通圈、经济先行圈、美丽生态圈、生活幸福圈的加快建设和打造,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正不断聚集,汇聚成加快我市融杭接沪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鼓点激越,脚步铿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山市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应以主动之姿,全力接轨、全面融入,致力推动规划共谋、生态共治、交通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做好融杭大文章,开创接沪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