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灵璧县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依托京沪高铁、泗永高速、宿淮铁路、徐明高速“两纵两横”便利的区位优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产业化为路径、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融合发展为手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定位”打造文旅产业新高地
定位优秀旅游名县,突出“管长远”规划理念。灵璧县按照“培育灵璧特色、打造三元文化、塑造灵璧品牌”的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旅游“十三五”规划,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即:建设一批旅游特色精品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一批旅游新业态,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领军企业。树立“大文化、大产业、大旅游”的理念,每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精心打造“一日游”“二日游”、楚汉文化之旅、奇石文化之旅、休闲农业之旅、平原风情之旅等精品线路产品。
定位全面展现风貌,突出“多维度”搭建载体。投入近10亿元精心建设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奇石文化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园林景区;投入1200万元研发灵璧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磬石鼓、磬石唢呐等系列乐器。其中,灵璧磬石琴、磬石二胡、磬石笛已获得国家专利。深入挖掘“钟馗画”“皮影戏”“琴书”等民间艺术,创作编排了舞蹈《霸王别姬》、《楚风汉韵》,泗州戏《钟馗嫁妹》《钟馗游春》等优秀剧目,通过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形式平均每年演出400余场次。
定位打响旅游品牌,突出“市场化”营销运作。推出灵璧石原产地、楚风汉韵、神武钟馗、平原风情旅游等四个旅游品牌;研发、制作、出售灵璧特色纪念品;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11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0条精品旅游线路;组织“三元文化”摄影采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合作,组织开展以旅行社为主要营销对象的推介活动,通过“景区+旅游特色商品”模式,实现旅游发展效益。
定位旅游产业升级,突出“保姆式”管理服务。培训专业的旅游从业队伍,并把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全县就业培训计划,规范景区解说和服务标准,目前全县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达10万人次。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加强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全县共有旅游酒店、宾馆近100家,大大提升了接待游客能力。
多举措打造文旅服务新品牌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全县19个乡镇和29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并对2个乡镇、4个村、7个社区进行建设提升;县乡文化、图书总分馆全面建成,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启动摄影、瑜伽等各类公益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公共文化馆(站)服务50.0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流通60.53万人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81%、99.8%。创建旅游品牌,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4星级酒店1个、3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建成9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2座。
着力推进宣传营销,提升灵璧文化旅游形象。开展“品质旅游、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运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制作公益宣传片、编印宣传资料,不断提升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开展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开展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继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活动,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加大对A级景区申报、管理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标准的权威性。完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改善旅游环境和服务实施配套,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软硬件水平。
同时,开展导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选送景区讲解员参加全省名导培训,积极参加省、市文旅局组织的导游讲解员大赛,推出一批优秀导游员。今年在宿州市导游员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强治理提升文旅监管高质量
机构改革后,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为提升服务监管高质量,一方面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与网吧、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研究出台了《灵璧县农村经营性演出团体整治专项方案》《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方案》《灵璧县网吧、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灵璧行”活动方案》。另一方面,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开展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专项治理、景区服务质量专项治理以及农村演出市场、网吧市场、校园周边等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次,组织开展联合检查7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30家。
文化因旅游而兴盛,旅游因文化而精彩。以文化视角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灵璧县通过深度挖掘县域文化内涵,全面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灵璧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