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马鞍山 > 文字新闻
发展“夜经济”点亮新“夜”态
发布时间:2019-11-20  来源:马鞍山日报  发布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种以购物、餐饮、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身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活动和消费业态为代表的新“夜”态出现在了城市之中,它们被称为城市“夜经济”,也叫夜间经济,正愈来愈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夜经济”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文化底蕴、经济活跃度与消费繁荣指数。“夜经济”重构了人与城市活力以及生产、规范与夜生活空间的交互范式,唤醒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更多想象,成为人们内心更多需求的具体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夜经济”越来越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此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纷纷点亮“夜间模式”,“夜经济”成为新“网红”,各地纷纷效仿。那么,马鞍山有“夜经济”吗?“夜经济”能否成为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越“夜”越美丽消费时空需拓展

  2019年还有一个多月就即将结束,回顾这近一年的时间,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事,但要说到马鞍山的夜晚,不得不提的便是马鞍山夜间亮化工程。它作为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一件大事,既是“夜经济”的表象,又是维持其发展的支撑之一,或多或少折射出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夜幕下,来到中心城区不难发现,夜晚的马鞍山更胜白天。以“远观盛世画卷,近赏古韵光影”为主题,依据马鞍山“山、水、城”的地理格局,在雨山湖、南湖、湖南西路、艳阳路、太白大道等地沿线63处节点上,依托建筑、公园、广场、山体、水系等载体,用光影描绘出“水墨画境、诗城雅韵、辉煌钢城”三幅城市夜景画卷,形成“一带、一轴、一中心(两湖区域)”的夜景格局。

  以金鹰商圈为例,在四周雨山湖、南湖灯光演绎下,利用水岸地形优势,以金鹰天地广场为核心,沿岸景观带为舞台,形成了城市夜景的新地标,华灯璀璨,霓虹闪烁,披上了“灯光秀”的楼宇比白天更有气势。有了灯光的加持,城市像变了一个样,沿途的餐饮、休闲、娱乐场所都相应延长了营业时间,“夜经济”让消费时间和空间得到延展,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观、消费观在逐渐变化。如何拓展更多的消费时空、激发更多消费活力、打造独居特色的“夜经济”品牌,成为当下马鞍山所面临的问题。

  夜间经济≠夜市“菜单”待丰富

  提到“夜间经济”,人们总联想到的是“撸串”“酒吧”“唱KTV”,殊不知,夜间经济不等于夜市,区别于夜宵,实则定义为“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以这样的定义,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健全旅游供给体系、提升文化消费潜力、配套消费服务体系、配套消费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具体落实进行了阐述。我们翻阅这篇征求意见稿,不难发现,夜间经济已大大超出了人们既有思维模式,由此可窥见一些未来发展方向。

  “有研究显示,‘夜经济’占城市消费的60%以上,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阿里巴巴大数据分析,夜晚9点到10点是线上下单的高峰,足以证明‘夜经济’的潜力。”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吴金南认为,马鞍山的“夜经济”要拓展思维,增添地域特色,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才能避免城城“夜”相同。

  这与征求意见稿中诸多举措不谋而合——深挖马鞍山文化特色内涵,鼓励建设“课本上的马鞍山”、诗歌主题、千字文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酒店,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文化消费空间,与周边城市携手打造夜经济消费圈等,从购、食、宿、游、娱、读、健等多角度拓展“夜经济”展现形式。“说白了,想要激活‘夜经济’,消费主体很关键,一是市民,二是游客,能让市民走出家门,能让游客留得下来,‘夜经济’便有了主体。丰富‘夜经济’‘菜单’是发展消费主体的关键因素。”吴金南说。

  开启“夜间模式”配套管理要跟进

  继80后之后,90后、00后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主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白天工作忙、节奏快,希望利用下班时间去逛街、打卡美味餐厅或是去剧场看表演、到酒吧听听音乐,决定他们夜间逗留时间长短的最关键因素,便是夜间的配套是否完善。

  “10点以后很难坐到公交回家,要是在很偏的地方,出租车和网约车也不一定好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吴金南说到的这个观点击中了不少人的痛处。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征求意见稿时,也认为夜间经济的组织保障和规范带动是开启“夜间模式”的前提,也是最终决定“夜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要有个牵头领导机构,类似于‘夜市长’这样的设置,形成发展‘夜经济’的合力。”

  商圈的车位是否充足、往返交通是否方便;夜间售卖的食品安全卫生是否有保障;噪声污染会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要真正发展夜经济,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涉及电力、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吴金南认为,无论出于经济考量还是文化考量,“夜经济”都是城市心跳和呼吸乃至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只有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丰富夜间产品供给,才能真正点亮沉睡的城市,唤醒城市新“夜”态。

上一条:和县六项工程喜获市级优质工程“翠螺杯”奖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