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我国金属3D打印产业“弯道超车”。11月8日,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阶段成果汇报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集中展示了国同增材研究院的阶段性金属3D打印成果。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新国际相关负责人,区领导陶冠红、黄锋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国同增材研究院对中国航发、中国商飞金属3D打印零部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展示了金属3D打印工作的全流程。“阶段成果汇报会的举行标志着对中国航发、中国商飞有关零部件的研究全面实质启动。近期,我们将完成首批测试样件打印,而最终项目成果预计还需要2至3年时间完成。”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金属3D打印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解决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包括缩短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周期、减轻国产大飞机的重量等。据了解,各类新型发动机从研发到成形一般需要10年到15年,金属3D打印可让这一时间缩短至3年到5年。另外,金属3D打印还可以大幅降低零部件重量、维护成本。
2018年,央企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协议,在高新区建立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中央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今年,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还参与投资了苏州倍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进一步融合。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介绍,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旨在整合相关央企现有技术资源,通过与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合作、自建增材制造研究院等方式重点推进金属、聚合物等主流材料的3D打印应用研究,形成制粉、打印、后处理、适航认证等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研究应用能力,形成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数据共享平台。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把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大健康、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设了一大批的载体和加速器,各项发展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进一步集聚高端资源,为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帮助相关企业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