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区域合作,引导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养生养老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长三角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智慧养老先行试验区和异地养老目的地……11月18日,在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媒体见面会上,合肥市民政局副局长程光祥介绍了合肥市养老服务发展的成就以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困难老人养老福利不断提高
合肥是全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序列的城市。至2018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聚焦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获得民政部、财政部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奖励,获得省政府养老服务综合评估优秀单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奖励城市、智慧养老服务示范试点奖励等荣誉。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16次提高城乡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陆续投入5亿元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和“特护区”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特困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惠及4.2万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为1.2万城乡低保、孤寡和高龄老年人购买6大类3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启动首批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每月50元高龄津贴和每月50元城乡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实现全覆盖。
优先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在全国率先试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后,2017年,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施行《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让居家养老有法可依,更在规划上对养老服务进行科学的设计。
同时,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四年达标方案,按照每百户20—30平米的标准配备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养老服务三级指导中心(服务站)513个。政府购买496个社区“养老协理员”在岗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规划设计和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指导。
实施“助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城市社区助餐服务覆盖面达到66%。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努力探索“合肥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微型机构建设,提供日托、日照、喘息、护理、安宁等服务,实现嵌入社区、嵌入医疗、嵌入家庭、嵌入人心。培育引进和优化各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助浴、助行、助医、助急、助娱、助学、助购以及探访、巡视等服务,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便捷服务圈日渐完善。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
目前,全市建设公办养老机构111家、民办养老机构50家,养老床位5080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185张。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13个、农村敬老院特护区69个、社区老年食堂(含助餐点)220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75.58%。
合肥在全国率先出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同享财政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和综合责任险等补贴政策,让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回归市场主体地位。出台文件推进医养结合、医养融合、医养联合等政策落地。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提高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标准,每床每年达到3600、4800、7200元。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法人登记制度和民营化改革,推动农村敬老院区域合并和分类管理,设置全护型敬老院或院内全护区域,力争到2020年“双失”困难老人入住率达到80%。
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先行试点
依托科技资源优势,合肥市围绕“温度+精度”的服务目标,推动传统养老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服务转型。
全省首家智慧养老机构建成运营,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即将完成。合肥还开展智慧养老示范区、街道、社区和企业的创建,养老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和辅具等产品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合肥拥有省政府命名的智慧养老机构4家、国家三部委命名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产品、企业和街道6个。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龙头的一批智慧养老科技企业集聚的智慧养老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
全面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程光祥表示,合肥将向沪苏浙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长三角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智慧养老先行试验区和异地养老目的地。“着重发挥滨湖、山林、温泉、古镇等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合肥养老市场,引导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养生养老基地。”
程光祥还表示,推进养老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合肥将不断强化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基础保障,推进普惠养老服务行稳致远,深化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创新改革,全面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战略,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让大湖名城的夕照更加温暖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