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乡镇处于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
近年来,歙县城关镇徽城镇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以“乡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产业集群“强”起来
坐落在歙县经济开发区的南风汽配,2017年经由徽城镇引进,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企业,对选择落户歙县徽城镇,企业负责人表示,“徽城镇作为安徽省首批产业集群专业镇,具有机电产业集群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实现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实现基础设施共用共享,节约了生产和销售成本,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机电产业是歙县徽城镇工业经济的支柱,已形成汽摩配件、电工电器、机械轴承、仪器仪表四大特色产业。该镇立足机电产业集群,依托镇域内歙县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旸村创业园三大工业发展平台,聚焦机械(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围绕金磊产业园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今年截至8月底,全镇3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3.1亿元。
着眼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徽城镇依托城关镇区位优势,紧抓融入杭州都市圈契机,积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以“高、精、新”和“集群式”为方向,通过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今年截至9月底,该镇新签项目9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达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76万元。
集体经济“活”起来
初冬的夜晚,略显清寒,歙县古城江畔练江新夜市却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由徽城镇练江社区练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独资打造的歙县大型特色餐饮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合作社带来租金收入300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间接岗位700多个,辐射带动周边农贸、运输、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
练江社区是歙县首个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于2015年率先试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发展道路。截至今年9月,该社区目前集体资产达到1亿元,社员人均年收益可达3500元。
以练江社区为典范,徽城镇立足得天独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整合23个村居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创增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途径。南屏村经济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流转、企业包产包销、农户返聘管理”模式,流转30余户茶园50亩;镇域4个家庭农场引领45个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主体,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农民3000余户;旸村村紧抓新安蔬菜批发市场搬迁机遇,筹建邻里中心项目;七川村集体资产出租项目以55%的溢价完成招标出租……按照“先培育、后发展、再运营”发展思路,该镇目前已组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17家,农村谋划项目25个,社区谋划项目7个。
农旅融合“热”起来
每年阳春三月的问政村,竹海连绵若人间仙境,民居错落似云里人家,竹笋探头引游客沓来。
徽城镇每年如期举办问政贡笋节,“问政竹韵”杯年度摄影赛、“我行我秀”问政山步道轨迹拼图赛、中国徽菜大师“问政贡笋杯”厨艺赛等活动同时启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感受绿色竹海的独特魅力,品尝问政贡笋的美味,体验竹林民宿的别致韵味。独具特色的问政贡笋品牌,给问政村带来年均旅游收入200余万元,问政民宿群营业额达500余万元,竹笋产值达600余万元,竹海经济飞速发展。
在深耕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该镇做优特色农业,重点打造南屏枇杷、新州甘蔗、就田瓜果、问政竹海、鲍川“三花”等五大农业休闲观光区,强化“一村一品”乃至“一村多品”建设,就田瓜果、南屏枇杷等经果林基地今年实现效益1600万元,稠木岭、鲍家庄、琳村“三花”(珠兰花、茉莉花、白兰花)基地实现经济效益200万元。该镇以“一山一水一城”(问政山、新安江、徽州古城)为中心,发展全域旅游。围绕新安江生态流域,整合南屏万亩茶园、千亩枇杷园,开发鲍川渔梁艺术写生基地、水天一舍·徽州风情美术馆等项目,推动古城周边自驾游、休闲游、体验游多业态发展。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90万人,实现经济收入13.2亿元。